“我國86.3%的高新技術企業沒有一項發明專利。”盡管中國目前已經有100多項產品在世界市場份額居首,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局長劉振剛27日在第九屆科博會“知識產權保護論壇”上透露的這一數字,仍讓人感到中國面臨著有制造無創造、有知識無產權的嚴峻現實。
除此之外,仍有我國99%的企業沒有申請知識產權,申請了知識產權的企業只有0. 17%有發明專利。劉振剛認為,我國企業目前應用知識產權的數量少、質量低,普及面窄。“當前我們要做的工作就是要適當地擴大我們知識產權擁有的社會面。”
他還認為,我國知識產權存在結構不合理的現實,也就是發明專利與實用新型專利之間的比例不合適,這也主要體現在企業,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和出口企業。在專利的布局上,企業沒有把專利布局在自己主要產品的出口國。“好多的專利僅僅在中國有,而專利的特殊性決定如果僅在中國申請的話,它不能稱之為專利、不能受保護,這是我們的一種失策。往往在國內說起來實力很強,在國際上來看的話,我們沒有相應的專利,這是結構不合理的主要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