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考研,我不得不考研”
08年廣東考研報名于本月14日劃上句號,目前,全省考研報名人數還在統計中,但來自高校研究生招生辦的預測,人數會有增無減。記者在報名現場發現,在眾多的考研原因中,“逃避接觸社會”成為大學生考研一個新的理由。
時報調查:七成學生硬著頭皮考研
針對有學生“考研逃避接觸社會”的現象,《信息時報》聯合億聚網(大學生實名制社交網站)對廣東本科大學生的考研做了個網上調查。1442名廣東本科大學生參與調查,結果顯示,近七成的學生明確表示,“自己并不打算考研,但是礙于種種原因不得不考研。”其中近三成的學生表示,是因為“留戀校園不想過早承受社會壓力而考研”。
不少學生選擇考研,與家庭經濟豐厚、父母的支持不無關系。調查當中近三成學生表示,由于沒有經濟壓力,父母希望我能多讀書,晚一點步入社會也不遲。在父母千方百計的勸說下,三成學生又向讀研跨了大一步。其中,父母反對考研,認為讀研后年齡太大難以成家的只占6%。
事實上,目前學生考研的心態越來越功利和務實。超過三成的學生認為,讀研匆匆兩年,第二年又要忙著找工,實際上學不到什么東西。同時也擔心考研后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在讀研后你最希望做什么的問題當中顯示,超過七成的學生能找一份與專業對口的工作獲得可觀的收入。
考研原因很多做學問的不多
“現在就去做人人都能做的工作,我覺得很不值。”記者采訪時,華南理工大學電子商務專業的何曉東表示,許多考研的同學都有相似的想法,希望在讀研時學得專一點才參與競爭。談到考研成本,他一臉不在乎,考研才花兩萬塊,父母也不缺這錢。
中山大學04地理學院的何梁對此表示贊同:“讀這兩年就是想舒緩一下就業壓力,看到別人匆匆忙忙找工我也很緊迫啊,可是越急心里就不想太早面對。”
“說句實話,我并不想讀研,可是不讀下去沒法找工作。”中山大學04物理專業的楊豐嘉告訴記者。準備考研時浪費了不少找工作的機會,讀研出來還不知道能不能找到比現在更好的工作。可是,看到往屆學生都難找工作,只好硬著頭皮考研。
大多數父母選擇支持子女
記者了解到,像建筑、地理、數學、物理等不少理科的實踐性稍弱的專業學生,即使不希望繼續面對枯燥理論,也礙于就業原因紛紛考研。
大學生逃避現實的直接后果無疑再一次將生活的重擔轉嫁給了父母。不過多數父母不管家庭條件允許不允許,都能理解孩子的選擇。大學生小Z的父母,雖然因為家境不好,希望她早些出來工作,但還是尊重了她的選擇。“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能讓孩子多讀些書,孩子也愿意讀,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支持呢?”
大學生小L要讀研的原因是因為喜歡讀書,“我喜歡校園很單純的感覺,不像社會那么復雜,如果可以我想一直就呆在學校,讀完碩士讀博士。”而她的父母也愿意無私地支持她:“我們非常贊成她繼續讀書。現在的研究生可能還算是高學歷,以后就不一定了,還是多讀幾年書比較好。”
研究生就業率低于本科生
雖然考研競爭激烈,但是那些希望通過讀研提高就業砝碼的同學可能要失望了。因為研究生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甚至出現比本科生還要差的態勢。來自省教育廳所屬的廣東就業指導中心公布的結果顯示,2006年研究生的就業率不僅首次低于本專科畢業生就業率的平均水平,甚至比專科畢業生就業率還要低,這與研究生多年擴招以及培養機制和質量問題密切相關。
暨南大學文學院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導師直言:“現在的研究生的確比較浮躁,有空不靜下心來讀書,論文質量跟以前的學生簡直沒法比。”他表示,自從該院研究生讀研時間從2004年由3年改為2年后,第一年不得不把所有課程塞到一起灌給學生,本該在第二年潛心看書的學生,卻要工作和寫論文,不得不趕著往外奔。擴招以后,他帶的研究生也從原來的2人變成現在的5人,一些學生往往職務繁忙,真正能夠靜下心來讀書的不多,翻翻以前的論文,真覺得現在的學生沒法比了。
中山大學王東風教授指出,研究生擴招在某個程度上來講是緩解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學生報研并不能說是逃避現實,它可以說是另外的一種選擇,如果他回家做啃老族這才是真正的逃避。一個本科生不是不愿意找工作,而是很難找到一個很合適的工作,所以考研只是一個無奈而又機械性的選擇。
請計算成本再讀研
辛辛苦苦考上研究生,讀研兩年的中文系學生阿焰表示很累:“我真的覺得沒有多大用處,第一年像填鴨似地讀書,第二年又得急急忙忙地找工作。”
阿佳表示,要是讀研是為了增加就業的成本,真要三思而行!“要是當年本科出來找工作,進入一個事業單位每月5000元保準沒問題。現在高學歷反而成了自己的負擔,期望值從原
來的5000~6000元降低到3000~4000元。找工時還常常遭到用人單位的白眼,“人家都覺得中文的學生很閑,不如學經濟和外語的那么立竿見影。”阿佳前前后后已經到過10多場招聘會,幾乎成了面霸,最后在導師的幫助下才找到一份工作。
對此,專家們給出了建議,想要考研的同學應該理性分析各種機會與成本,再看看是否適合自己。
首先是經濟成本,三年的學費和生活費不是小數字。其次是時間成本,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講,他們更重視的是實際能力、實踐經驗和可塑性,因此一個新踏上社會的研究生并不一定比有著三年工作經驗的本科生有太多優勢。最后是機會成本,比如,你的專業,找到一份文秘的工作,第一年工作可能只有一兩千元錢,但三年后,或許已經是人力資源總監或某個部門主管,這時收入或許已有4000元。但如果這段時間用來讀研,畢業后一切從零開始,三年的經濟負增長,是否劃得來,當然不同的專業,就業后回報的價值也不盡相同,大學生應該根據專業和市場的需求情況,具體估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