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京佳公務員 姚漢誠
結構化面試是一個什么樣的面試?是一個比誰能把話說得更清楚的面試。
對于受過高等教育的考生來說,結構化面試的試題難度并不高,在充分的時間里,大部分的考生都能把問題理解得八九不離十,所執的觀點、要點不會有過大的差別。在這個時候,你和你的競爭對手要比的就是:說話的技巧。你要做的是:最大限度把自己的背景、意愿、見解、方案清楚地表述給考官,讓考官輕松把握你的意圖。只有考官毫不費力地知道了你要說的是什么,并且整理、記住了你說的東西,他才會對你有好感,你才能夠拿高分。
怎么樣才能讓考官毫不費力地知道你要說什么并整理、記住你要表述的內容呢?方法有很多。在這里,先跟考生分享一個最便于掌握也最有效的方法:回答問題的時候,要始終用演繹法,不要用歸納法。
我們不用深刻掌握演繹法、歸納法的規范定義。可以簡單理解為:演繹法就是先闡述中心意思,然后再展開論述;歸納法則恰恰相反,是通過論述最終推論出中心意思。——前者是從觀點到論據,后者是從論據到觀點。
結合公務員結構化面試,舉一個例子:
題:你覺得自己是個什么樣的人?
一、歸納法:
“我畢業于一所綜合性大學,上學期間主要學習了……等課程,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很扎實,在校期間擔任過學生會干部,還多次參加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同時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以上是我的求學經歷;
我平常比較喜歡體育運動、讀書、聽音樂,這造就了我良好的體魄和廣博的見識。這是我的興趣愛好;
我正直、善良、有愛心、有親和力。這是我的個性;
由于我剛剛畢業,所以社會經驗有所欠缺,在處理一些復雜問題時會考慮不夠周全。這是我目前比較明顯的不足。
綜上所述,我是一個擁有高度思想覺悟、品行端正、綜合素質優秀的大學畢業生。”
二、演繹法:
“我認為,我是一個擁有高度思想覺悟、品行端正、綜合素質優秀的大學畢業生。
我之所以這樣評價自己,主要是基于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從求學經歷來說,我畢業于一所綜合性大學,上學期間主要學習了……等課程,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很扎實,在校期間擔任過學生會干部,還多次參加學校組織的社會,同時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其次,在學習之余,我有著廣泛的興趣愛好。我平常比較喜歡體育運動、讀書、聽音樂,這些愛好造就了我良好的體魄和廣博的見識;
此外,我有非常良好的個性:正直、善良、有愛心、有親和力;
俗話說,人無完人,在我身上也存在著一些缺點,目前比較明顯的是我剛剛畢業,社會經驗有所欠缺,在處理一些復雜問題時會考慮不夠周全。
以上就是我對自己的認識。”
這兩種表述方式,從內容上來說,幾乎沒有任何差別,都是一樣的東西。請大家仔細品味一下,設想一下,如果真的是在面試考場上,哪種表述方式更好、聽起來更明白呢?
第二種,毫無疑問。
為什么用演繹法答題聽起來會更好些呢?我認為,原因如下:
第一,提綱契領,開門見山地把自己整個思路以及每個要點的中心句擺在最前面,讓考官能夠清楚地知道你這個題準備怎么回答,你的這個要點要說什么。這樣方便考官整理、記憶你的答題思路和答題要點。如果你很“善解人意”,在一開始就告訴他你“要說什么”,這樣他能夠提前把握你的中心意思,更有目的、更有針對性地去聽你下面所展開的論述,從而能夠“更明白”你“在說什么”。
千萬不要論述了半天之后,才告訴考官“所以,我的觀點是……”“以上我說的是……”。不要高估了考官的耐性。因為面試和筆試的測評方式不同,面對一張試卷,改卷人能夠直觀地看到你的全部表述內容,他可以在你的論述中逐一尋找要點給出相應得分,但是面試不行,因為他不可能把你的全部論述都清晰地紀錄或者記憶下來,然后再“替你”總結你的答題思路、要點。如果精神高度集中地聽了老半天才知道你是為了表達某個意思,不自覺中,考官就會覺得吃力。
第二,便于考生提示自己圍繞要點展開論述,而不至于出現低級的“跑題”。
經驗證明,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在答題時,往往會高估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心理素質。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答題時,頭幾句還知道自己要表達的中心意思是什么,但是答到后來,由于邏輯思維能力的欠缺和臨場的緊張,就開始東拉西扯不知所云了,最后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答什么了,只有想到哪兒說到哪兒。
在一開始就明確自己的中心意思,然后圍繞這個中心展開,就不容易說“跑題”了。(京佳公務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