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在介紹學籍信息系統時,稱學籍系統一期將建設五級應用系統中的核心學籍管理和營養餐管理功能。有關管理人員通過系統可以清楚地知道某一個孩子某天有沒有吃到國家補助的“營養餐”,吃的是什么。二期還將加入校車管理等功能。這只是發揮學籍信息系統的監控功能——了解一些全國性助學政策在各地、各校的實施情況,學校老師只要在學籍信息平臺學生的學籍號中登記學生的信息,全國和各省的教育管理部門就可以知道。
但有了上述功能,還是遠遠不夠的,辜負了其作為全世界第一的“聲譽”。學籍信息系統還應該通過技術服務于學籍管理改革、教育經費投入機制改革,在數據“一個也不能少的”的基礎上做到求學“一個也不能少”、經費保障“一個也不能少”。而能不能在這方面發揮作用,取決于教育部門是否動真格推進教育改革。與此同時,在使用學籍信息系統時,要避免以下兩方面問題。
其一,學籍信息系統被閑置。我國地方的學籍信息平臺早就啟動建設,但有多少發揮作用呢?就是發揮作用的地方,也只是起到學生信息登錄的作用,沒有進一步開發系統的其他價值,比如跟蹤學生學籍的變化,審核地方教育、學校虛報的補助學生名單等。
其二,學生信息造假。學籍信息平臺要發揮作用,關鍵在于信息客觀、準確,如果錄入的學生信息不實,那么,以此為依據的學籍管理、財政撥款、學校管理監督都會出現偏差,而在防患信息造假方面,目前還缺乏有效的機制。合理的機制應是由家長委員會參與錄入信息的管理、監督,不能僅由學校自己操作,拿營養餐來說,如果學生沒吃什么,而學校錄入吃了什么,誰來審查、監督呢?再比如,就是建立學籍信息跟蹤機制,可如果信息本身錄入有假,這就難以有效跟蹤學籍信息變化。學籍信息系統本就為防止信息造假而開發,如果這套系統的使用出現造假,那情何以堪?熊丙奇(上海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