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多年后,你還記得畢業時的演講嗎
當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培根承諾2010屆畢業生“你們的未來‘被’華中大記憶”后,他離開了演講臺,慢慢地向全場聽眾鞠躬。這一動作宣告了這場被掌聲打斷了16次的演講進入尾聲;而在此時,全場7780名身著學士服的畢業生起立,開始高喊“根叔!根叔!”。
自從兩年前李培根的這場名為《牽掛》的畢業演講在網絡上流傳后,越來越多的畢業演講開始在互聯網上流行。今年,無論是人民日報社評論部主任盧新寧對北大中文系畢業生“請看護好你曾經的激情和理想,在這個懷疑的時代,我們依然需要信仰”的期許,還是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副教授高艷東“眾愛卿均是高帥富,眾愛妃均是白富美”的玩笑,都在社會上引起了眾多關注。
在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副教授張志安看來,畢業演講走紅網絡的現象,相當程度上是因為這些演講改變了曾經那種“今日你以學校為榮,明日學校以你為榮”式的官話、套話模式,加入了青春、“賣萌”的新鮮網絡元素,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很容易在微博等社交媒體上傳播開來”。
對此,華中科技大學的一些學生也表示認同。該校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2009級一雷姓學生認為,“親民而不流俗”是“根叔”的演講備受華科同學追捧的主要原因。而剛剛經歷完畢業季的新聞與傳播學院2008級學生鐘其靈對此更有親歷感,在他看來,今年根叔在演講中提到的“遠方”讓他很受鼓舞,“根叔講了很多追尋遠方的故事,也鼓舞著即將走出校門的我們追尋自己的遠方”。
其實,像“根叔”近兩年發表的《牽掛》、《遠方》這樣受人歡迎的畢業演講并不少見。例如,北京大學法學院原院長朱蘇力在任職期間發表的每一篇畢業演講都令北大法學院的畢業生印象深刻。從2001年的《你我都如流水》,到2006年的《你柔軟地想起了這個校園》,再到2010年的《不可能的告別》,十年來,朱蘇力的文采和幽默深受畢業生的喜愛。只不過,他的演講沒有像近兩年“根叔”的演講那樣,在更大的范圍得到追捧。
不容忽視的是,在近兩年高校的畢業演講走紅的過程中,新媒體的傳播和媒體的報道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胡翼青認為,畢業演講成為畢業季的社會焦點話題絕非偶然。在他的觀察里,互聯網中“越是具有情感導向的東西傳播得越廣”,于是不斷將“煽情的、新鮮的校長演講傳播出去”。
張志安也表示,這些畢業演講的走紅主要得益于“互聯網的傳播和媒體的報道”。他進一步解釋道,在一般意義上來講,高校的畢業演講年年都有,本身并不具有太大的新聞價值。但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普及和社交網絡的興起,一些獲得了很多笑聲和掌聲的畢業演講在微博的環境下很容易得到傳播,而網友的轉發和評論使得一些演講成為熱點段子,之后傳統媒體往往會再跟進。“這也是新媒體在對公眾關注的事件進行新的引導后,為傳統媒體設置議程的一種體現。”張志安說。
胡翼青還特別提到,微博等社交網站在傳播畢業演講的過程中打破了“既有的校園禮堂的限制”,就像加入了一個大擴音器,將聽眾由原來的幾千名畢業生擴散到了所有微博用戶。這種傳播方式上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畢業演講的語境和畢業儀式的內涵,“畢業典禮和畢業演講的特征開始變得多元化,形成了不同性質、不同風格的畢業演講。”
事實上,令人印象深刻的畢業演講絕非只是當代校長、院長們的“專利”。在民國時期的畢業季,彼時的校長、院長們也“奉獻”了不少經典演講。1929年,胡適在中國最早的大學之一、擁有秋瑾、馮友蘭等杰出校友的中國公學的畢業演講中,將“永遠不要拋棄學問”作為給畢業生的贈言。一些近百年前的畢業演講,也在近幾年畢業演講走紅之際,在傳統媒體和新興社交媒體上找到了二次傳播的“一席之地”。
相比校長、教師和業已功成名就校友所作的“常規版”畢業演講,一些高校在畢業演講的形式上做了更創新的嘗試。2011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校方請來男生宿舍樓一名普通的宿舍管理員——60歲的吳光華作為教職工代表,為畢業生致辭。吳光華在演講中提到的“想繼續為你們收被子、縫衣服、熱牛奶、熬姜湯”等溫情語句感動了在場的畢業生,也感動了眾多網友。今年,該校在學校食堂工作了30年的“饅頭大叔”王先榮接過了吳光華的“接力棒”,他在畢業典禮上送給畢業生“做人,就要像做饅頭一樣,干干凈凈、實實在在”的祝福。校長李廉水更是表示,每年的畢業典禮都會為后勤服務人員留一個席位,希望以此教導學生尊重平凡人、甘做平凡人。
今年的畢業典禮,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請來了該院2005級畢業生周劼人。這名曾在3年前作為畢業生代表在畢業典禮上講出“面對走出清華后的艱難險阻,只有高遠而執著的理想才能支持我們走得更遠、更好”的新華社記者,在她畢業3年后重新回到熟悉的演講臺,告誡即將畢業的學弟學妹們“畢業生,你慢慢來”。對于這種身份轉化帶來的改變,周劼人坦言,并非是“當時在大學不夠自由”,這兩篇講稿都是她“真心想說的話”。在進入社會、感受到社會的浮躁和壓力之后,她才慢慢“打從心底認同從前在學校里那種主流和傳統的教育方式”。
“走紅”的畢業演講一定是好的演講嗎?張志安認為,只流于“賣萌”形式的畢業演講只能賺一時的眼球。而那些走紅的演講中,優秀的演講都傳遞了“大學的精神、演講者個人可分享的經歷和正確的價值觀”。
周劼人也給出了她的“檢驗方法”:如果畢業生還記得多年前的畢業典禮上校長說過什么,在畢業以后的這些年里有多少次覺得它是有意義的,“那就是好的畢業演講”。(實習生葉雨陽 徐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