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學術休假能否帶來"從容治學" 學術"快"車剎住?

2012年05月29日16:26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學術環境 學術發展 學術評價 學術水平 學術風氣 學術評估 休假制度 治學 福利 學術研究

如何緩解教師職業倦怠

“緩解教師的職業倦怠,提升學術素養,重在內在心境,更在外部環境,學術休假只是外部環境的一部分。”林杰說,“它對促進學術風氣的改善和學術水平的提高會有一定作用,但作用可能有限。給學術松綁,歸根結底,是靠高校管理體制、考核機制、用人機制、國家科研體制的改革和創新。學術休假只是扮演了一個很小的角色而已。更何況,只有松綁后的學術環境才能真正培育出‘從容治學’的心境。”

學術休假是好的開始,但是僅靠學術休假,恐怕還是剎不住學術“快”車,敵不過浮躁學風。誰能為學術真正松綁,是值得深索的問題。

早在2001年,李文海、張豈之、章開沅、龔書鐸等四位著名史學專家就不約而同地將“藥方”首先開在了對當前學界“量化”管理的科學思考上。

龔書鐸認為:“政府教育主管部門應審慎看待量化管理的預期效果,不能太樂觀。現在有一個不妙的趨勢是管理者把量化問題看得越來越重,這就很值得憂慮。量化只是一個導向,唯“量”是從肯定不利于學術發展。潛下心來做學問,本是治學的常理,但現在如果有誰潛心坐冷板凳,不要說十年八年,一兩年不見成果,就要出麻煩。因為你不能老當助教、講師,總得評副教授、教授,沒有上級要求的‘量化’成果,光講業務如何精,怎么評得上職稱?這就逼著學人搞泡沫學術,年輕人動輒著述等身。因此,我們必須正視唯‘量’是從所帶來的嚴重后果。”

而針對人文社會科學的特性,李文海則指出:“社會要求人文社會科學發揮短期效應,要求人文社會科學像自然科學那樣對人類社會生活發生立竿見影的效果是不可取的。要探索一套既符合學術發展規律又有中國特點的學術評估辦法。我們不能照搬國外的那一套,也不能按照搞工程的辦法來管理學術。即使有再大的困難,我們也要下決心改進當前流行的一套量化辦法,否則,會為浮躁學風的蔓延推波助瀾。”

“最好的制度,就是少讓學者分心的制度。”洪成文對好的學術環境的期待更顯平實,在他的眼里,學術休假制度的熱炒、熱議也在某種程度上彰顯著實實在在的改變,“畢竟這也是一種積極的姿態。”(通訊員 鄧 暉 記者 豐 捷)

   上一頁   1   2   3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