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插畫:李瑞寧
對于成年人來說,網絡時代的來臨是場大變革;對于孩子們來說,網絡是他們一來到這個世上就看到的生活
日前,中國少先隊事業發展中心發布了《2011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社交網絡運用狀況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這是該機構6年來第五次發布同一系列報告。
本次《報告》對我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基本狀況、網絡熱點關注情況、未成年人網絡社交、微博使用等進行了調查分析,總結出未成年人網絡生活的新特征和新動態:“微博成為未成年人網絡社交新途徑”、“網絡環境改善不大”、“家長對孩子上網態度依然保守”等。
“熱衷網絡社交是對認同感的需求”
《報告》選擇了2011年網絡熱點問題——“網絡社交”作為研究專題。調查數據顯示,有66.5%的調查對象使用“QQ聊天”,有15.6%的調查對象使用人人網,騰訊微博和新浪微博的使用比例分別為18.8%和11.4%。
“社會在網絡化,網絡同樣在社會化。孩子們的網絡社交是這個大趨勢的一部分。”中國少先隊事業發展中心新媒體事業中心副主任季琳認為。
報告分析指出,未成年人參與網絡社交主要通過QQ聊天和QQ空間。近一年,微博也成為未成年人網絡社交的新途徑。
北京中關村中學初一女生李諾告訴筆者,“班上的同學基本上都用手機上網,用得最多的就是QQ”。該校高二男生雷逸則表示,自己經常上的社交網站是人人網。“微博也很有意思”,他說,“可以讓我接觸到最新鮮的消息”。
“社交網絡在未成年人中運用非常普遍,其背后是孩子們對表達的需求。孩子們的關系在這個過程中也越來越緊密。”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楊斌艷表示。
中國青少年中心副主任孫云曉則認為,未成年人熱衷網絡社交,源于孩子們對認同感的需要,“到10歲左右,孩子對同伴認可的需求已經開始強于對家庭成員認可的需求”。
幼兒上網越發普遍,是此次調查的又一重要發現。《報告》指出:“若以7歲為界,那么學齡前兒童上網比例達26.2%。隨著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的流行和普及,幼兒觸網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現實,‘小小網民’需特殊關注。”值得注意的是,幼兒上網在很多情況下是無意識的,受父母上網的影響。
中科院幼兒園大班小朋友琪琪的媽媽說:“寶寶玩得比較多的是iPad,我經常會下載一些早教類的游戲給她玩,促進智力發育。等孩子再大一點,我們也會對她的網絡接觸有所控制”。美國留學歸來、目前均在中關村工作的劉心、趙青夫婦表示,有必要讓孩子從小接觸網絡。“美國中學都用iPad教學,我們不能落后”。
不過,孫云曉特別提醒家長們,幼兒上網需慎重。“研究顯示,9歲之前,面對面接觸更有利于小朋友的身心發育”。
此外,在季琳眼中,“專門針對孩子們并且有廣泛影響的網站不多”是引導“小小網民”的主要障礙。“雖然近兩年出現了騰訊兒童、摩爾莊園、未來網等越來越多專門針對孩子的網站,但離真正占領孩子們的內心,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正因如此,“促進建立一批專門針對未成年人的網站”,已成為調查者著力推動的一項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