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B
拿標尺丈量學生,孩子圍著評價轉還是評價圍著孩子轉?
這幾年,單一“以成績論英雄”的評價標準的不良后果被廣泛宣傳,大家開始反思,教育部門、老師和家長不停地修改著丈量孩子的標尺。
張先生認為自己對兒子的教育是很開明的:“我希望他懂禮,但懂禮不等于聽話,他應該對一些事情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單純地聽家長話、聽老師話并不好。至于學習成績,跟得上就不錯。”
可張先生的做法并不像他說的那么輕松,兒子就讀于北京一所數一數二的名小學,入讀這樣一所名校,父母付出了多少可想而知。面對記者的追問,張先生表示無奈:“我為孩子選擇這樣的學校,是因為它定位于培養愛心的教育理念。但孩子確實參加了不少補習班,沒辦法呀,所有的孩子都上,我不要求孩子的學習成績突出,但他必須跟上大部分人,否則,他會自卑的。雖然分數低一點無所謂,但不自信的孩子,可就不是‘好學生’了。”其實,像張先生這樣頭腦清楚的家長并不在少數,分數可以放棄,但分數后面是孩子的自信心和被認同感,張先生還是把兒子送到了增加課業負擔的補習班、奧數班。
李子謙是北京市匯文中學的政治老師。她認為,好學生應該有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提到“三好學生”,她介紹,現在對“三好生”的體育和學習成績都有硬指標。北京市從2009年9月1日起,提高了“三好生”體育方面的要求,要求“學科學年總評成績優良”,但體育課成績需要“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優秀等級”。
“三好生”標準提高了對體育成績的要求,但不難看出,達到這一要求的標準還是“成績”。這樣的修改能不能達到增強學生體質的目的,大部分人表示懷疑。
中央教科所研究員儲朝暉認為,正確的教育評價體系應該是為學生發展服務的,評價應該圍繞孩子轉。但長期以來,中國教育的評價體系卻是拿著標尺丈量學生是否合格,讓孩子圍繞著評價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