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多數學員有一份受教育的誠心”
本報記者 來揚
“我們去公安機關報案,提的要求并不是說想把這錢追回來,而是希望揭穿騙術,采取一定的措施,讓更多的人不要再上當受騙,讓那些有熱情繼續深造的學員,能夠從國家認可的正規渠道獲取相應的教育資源。”遭遇假洋文憑騙局受害者范蓉梅(化名)如是說。
她不認同此前“受害人自身素質有問題”的評論。她表示,盡管確實有一部分學員是“奔著證書來的”,但多數來受教育的學員“真的是有一份受教育的誠心,也很認真”。
據案件承辦人饒明黨介紹,在涉案的339名受害人中,八成是企業副總經理以上級別的高管人員。在中國青年報記者看到的幾份洋高校班級同學錄中,外地企業高管的比例占了半數以上。
據范蓉梅介紹,她在聽課中認識的學員,除了企業高管外,還有一些政府工作人員和剛碩士畢業不久的年輕人。
而和她同班的30多人中,有相當一部分學員來自外地。“遠的有福建的、廣西的,他們每次來上課都坐飛機往返,還要在北京住幾天,成本是非常高的。”范蓉梅說。
“在企業當高管的這些學員,大多數不可能有時間再去脫產深造。”范蓉梅分析,他們自身有進一步深造的需求,愿意花錢去參加相應課程的學習。“至于學位,其實我們不十分看重。當然,如果有相關的學位,對我們來說何嘗不好呢?”
“這么一批接受繼續教育熱情這么高的人被騙子騙慘了,現在好多媒體的報道和評論還讓這批人灰頭土臉的,大家的這種情感你也應該理解,不愿意承認(被騙的事實)。”范蓉梅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
她表示,自己和幾個同學向公安機關報案,是希望能借此凈化教育培訓市場的環境,“把那些以合法外衣掩飾非法目的的公司徹底清除出教育培訓市場”,“如果他們的違法成本不高的話,還會有人去效仿”。
“假洋文憑騙局暴露了我國教育培訓市場上存在的漏洞,我希望公眾能從我們的被騙經歷中吸取教訓。”范蓉梅說。
本報北京6月28日電
凈化教育培訓市場的三劑藥方
本報記者 來揚
案件承辦人饒明黨為治理假洋文憑騙局開出了三劑藥方。
“一是加大打擊教育培訓違法犯罪的力度,規范各類教育培訓機構資質審查,加強運行監管,凈化市場環境。二是通過網絡、報紙等媒體,運用典型案例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增強防范意識。三是加強重點高校周邊及校內樓宇場所出租的管理,有效防止犯罪分子誤導公眾,實施詐騙犯罪。”饒明黨說。
在雅力國際教育海外合作總監張南看來,要凈化目前國內的教育培訓市場,教育主管部門需要增加作為監管機構的監督力度,從源頭上杜絕欺詐性國際合作課程的存在。社會公眾也應該增加自身的法律意識和辨別真偽的能力,在自身知識層面不夠豐富或者不能對項目課程真偽性進行辨別的時候,及時向權威機構求證。
“媒體在為教育培訓類產品作推廣宣傳的時候,也需要進行必要的審核。主流網絡平臺更應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不能為了經濟利益發布不符合事實的虛假廣告。”張南補充說。
“我認為中國應該有一個公益性的網站,對這類民間辦學機構的真實資料進行審核,并對外公布,澄清什么樣的教育機構是正規合法的。”假洋文憑騙局受害者范蓉梅(化名)說。
本報北京6月28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