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又是一年高考后,高校的錄取情況再次引發全社會的關注。但近年來,各省“超級中學”崛起、高校中戶籍為農村的學生比重下降、省區間入學機會差異等問題不斷出現,讓人們不得不深思:我們應該給那些不同出身、不同背景的學生們一個怎樣的“高校夢”和“中國夢”?
省級“超級中學”崛起
“我們班有 11個同學拿到了北大清華的自招加分,全省文科也只有20個。”畢業于陜西某省級重點中學的小航說,他本人也順利通過了清華的自主招生考試,現在是清華的大一學生。
在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社科零字班,來自湖北一所縣級中學的小洲,沒有通過北大的自主招生,是“裸考”到清華的。他經常看到那些來自省重點中學的同學們舉辦規模浩大的校友聚餐,他感到有些形單影只,因為他的母校已經好多年無人考入清華北大了。
高考成績十分優秀,高分學生集中且考入名校人數較多,這些重點中學中的“重點”可以稱之為“超級中學”。在不少省份,北大清華招生名額的一半都被少數幾所高中占據,名校競爭呈現明顯的“超級中學支配格局”。
“超級中學”大多集中于省會或大城市,其生源的一部分來自本市,另一部分從周邊地區吸引而來。這類中學數量不多,卻幾乎壟斷該地區的優秀生源和教師,加之擁有較多的經費和政策支持,高考成績連年優異,在當地有很大的影響力。
以陜西省為例,陜西目前有西北工業大學附屬中學和西安高新第一中學兩所“超級中學”,均位于省會西安。2008至2010年,西工大附中考入北大清華的人數,占全省的比例分別為32.4%、39.6%、36.1%;高新一中分別為20.2%、22.5%、26.1%。去年兩校各有83人和60人考入北大清華,合計占全省名額的62.2%。在過去7年產生的15位文理科狀元中,也有11位出自這兩所學校。
近些年的自主招生和保送制度使高校選拔制度更加多元,但由于中學聲譽和往屆生源質量等因素,高校的推薦名額往往由“超級中學”占據。比如,去年北大清華在陜西自主招生名額的98.9%、保送名額的97.3%,都被西安的“五大名校”(即西工大附中、高新一中、西安鐵一中、西安交通大學附中、陜西師范大學附中——編者注)壟斷,其中西工大附中一所學校的保送、自招名額就占到全省的五成左右。
來自“超級中學”的小航說,高考名師的指點、同學間的互促、內部資源的共享,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超級中學”通常有較豐富的課外活動,學生的綜合素質高,能很快適應大學生活。普通中學由于條件限制和升學壓力,很少有機會去搞“英語辯論”、“藝術節”等活動。小洲回憶:“每天除了上課就是上課、每周只有半天休息,學校生活比較單調,同學們要上好大學唯有靠加倍的刻苦努力。”
“超級中學”的優勢還體現在信息上。高考結束后,小航所在的“超級中學”吸引了清華、北大、復旦、上交、人大、南大、南開、浙大等眾多一流高校前來召開咨詢會。某所著名大學只能占據他們教學樓的一個拐角,而這所高校也到過小洲母校宣傳,卻是名頭最大的高校。“超級中學”的咨詢會上,各高校以現場簽約承諾錄取的方式吸引高分考生。普通中學的考生則難以享受這樣的待遇,往往不得不跑到“超級中學”“蹭場”,以獲取錄取信息。
從全國范圍看,與東部相比,中西部教育資源集中程度更高。以2010年各省考入清華大學人數最多的兩所中學為例,計算兩校占本省清華錄取名額的比重,西部的新疆、陜西、寧夏、青海分別占43.2%、59.6%、55.6%、59.1%,而東部的浙江、山東、江蘇、廣東分別只占19.3%、9.0%、17.0%、15.3%。這說明在西部“超級”二字更加名副其實,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東部地區經濟發達、教育資源豐富,而西部地區教育欠發達,從而導致教育資源更為集中。
哪些因素使名校中的農村生源不斷下降
溫家寶總理曾說:“過去我們上大學的時候,班里農村的孩子幾乎占到80%,甚至還要高,現在不同了,農村學生的比重下降了。”
學者王莉華的《中國高等教育的城鄉差異》一文顯示,1992年、1995年和1999年清華大學本科生中來自農村的學生比例分別是18.3%、20.1%和19.0%,始終徘徊在20%左右。北京大學農村學生的比例則分別是22.3%、20.9%和16.3%,出現了逐漸下降的趨勢。如今國內一流高校學生中的城鄉比例到底如何?
由于官方統計資料不便獲得,我們采取了分層抽樣調查的方法。以2010年入學的清華新生為研究對象,通過統計2010級學生的人數,大致以1/6的比例發放調查問卷。統計結果顯示,表示自己戶籍在農村的學生比例僅為17.0%。而同年全國高考考生中,農村生源的比例高達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