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去年12月,美國康涅狄格州紐黑文,蔡美兒和女兒、丈夫在家中合影。
“每科成績必須拿A、不好好練琴就罵女兒垃圾、不準參加玩伴聚會。”
新年伊始,亞裔虎媽、美國耶魯大學教授蔡美兒制定十條家規、采用高壓手段管教女兒的故事,引發了中美育兒理念的大討論——美國一些媒體認為,在教育子女方面,中國母親的嚴格教育方式似乎更見成效。正在素質教育之路上蹣跚起步的中國母親們則開始困惑,寬松的家庭氛圍,不是更能培養孩子的創造力么。
蔡美兒為何要采取這種教育方式?嚴厲的管教背后,她如何保護和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近日,通過電郵、電話等方式,本報對話亞裔虎媽、美國耶魯大學教授蔡美兒。
“有些詞語,看上去很嚴厲,其實我是想幽默地表達這個育兒的過程。”
京華時報:“虎媽”這個稱呼是誰給你的?為什么這么叫你?
蔡美兒:我對女兒要求嚴格,她們有時受不了,背著我叫我“母老虎”“伏地魔”。我先生杰德覺得我過于苛責,認為我的要求太高太強硬,讓家里太緊張,不自由。他們不滿時或開玩笑時,就喊我“虎媽”或“伏地魔”。
京華時報:你怎么看這個稱號?
蔡美兒:我喜歡這稱號。京華時報:我在網上看到,你的育兒經驗最近引發了中美教育方式的討論。有一些人因此認為中國媽媽的教育方式強過了美國媽媽。
蔡美兒:月初,一家報紙報道了我嚴厲教育女兒的事。我的郵箱收到了300多封信,不少是指責我的教育方式極端殘酷,沒有人性。1月8日,美國一家紙媒將標題做成了“為什么中國媽媽比美國媽媽更優秀”。再后來,《時代》又發文分析稱美國父母是不是該思考自己是個“失敗者”。
其實,這不是我的初衷,媒體的有些報道是斷章取義,讓大家誤讀了我的教育觀。最近我一直在澄清:我是一位華裔媽媽,用我所受的中國式教育管教了兩個孩子,并記錄了這個育兒經歷,僅此而已。其中所使用的一些詞語,看上去有些嚴厲,其實我是想幽默地表達這個育兒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