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點名保證課堂的虛假繁榮
“老師水平低的,我一般聽半堂課就走人了。如果一堂課很無趣,我還在聽,唯一的解釋是,這個老師正在用點名來保證課堂的虛假繁榮。我走不了,但會講話,我會看書,一般不會理這個老師?!?/p>
武漢一所高校大四學生肖綬(化名)正在準備考研,可那些味同嚼蠟卻又不得不忍受的課常常打亂他的復習計劃:“偏偏講得不好的老師喜歡點名,經常用‘再不來上課,就不用考試了’這樣的話來威脅我們?!彼昂芟肓私膺@些老師的 心態”。
大學課堂似乎正在變得越來越無趣、無聊,而“講話、看書、不理老師”則是學生們普遍的應對策略。他們“上課時低著頭,面無表情,不看你,也不回應你”,某大學新聞系余老師形容她的課堂是“一潭死水”。
“再有激情的老師遇到這種情況也都是趕緊把備好的課講完,落荒而逃?!庇嗬蠋熣f。
她發現,現在的學生思想活躍,學習渠道多元,“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情況越來越普遍。而“85后”大學生心高氣傲,吹毛求疵,不謙和不寬容,不輕易服人。老師們似乎有點兒“鎮不住”學生了。
藝術系學生小鐘有點兒“可憐”她的“鄧小平理論”課老師。“那是個老教師,不會用多媒體,講得又枯燥,下面亂哄哄的。他也想跟我們搞好關系,就讓我們每人寫一張紙條,對他提意見。我們寫了,也沒見有什么用。有一次實在鬧得厲害,他就大吼一聲:‘我不想上你們的課了!’然后又拼命克制住自己。軟硬兼施卻總是失敗,成了全年級的笑柄?!?/p>
而小鐘不喜歡另一位老師的理由是:“他整節課都站在講臺后面動也不動,只能看到上半身。仔細聽一下,講得還可以,但聲音太小了,聽著費勁兒?!?/p>
余老師有一個學生小段,老師們一致評價專業素質不錯,卻和其他學生一樣從不積極聽課,從不主動發言?!八坪跤X得,上課回答問題是一件沒有必要、很無聊的事情?!?/p>
“他不說,可你能感覺到這種態度:你這個老師也就這點兒水平。”盡管已經身為教研室主任,面對小段時余老師還是覺得有一些挫折感。最近發生的一件事讓余老師有一種被嘲弄的感覺。
由于小段的動手能力比較突出,而余老師恰恰對電腦并不太在行,在上“報刊版面編輯”這一課前,余老師決定由小段來給同學們演示電腦排版。盡管她提前兩周就囑咐小段做好準備,可臨到上課的前一天,小段突然向她請假。他提出的理由并不很充分,余老師還是批準了??傻诙欤斔哌M教室時卻驚訝地發現小段就坐在同學中間。
那堂課最終還是由小段來主講??粗麐故斓匮菔揪幣懦绦?,余老師承認自己動手能力真的不如學生,但心里還是忍不住生氣。雖然不斷告訴自己也許只是個誤會,“但他的眼神和表情讓我覺得,他是故意的。他不想得罪老師,又想讓你急一下”。
“老師沒經驗,我們就不服氣”
“現在的學生,兩個字:挑剔!”一些教師搖頭感嘆:學生挑剔老師的知識水平、上課技巧,還要挑剔人格魅力和管理學生的技巧。學生對老師的敬畏感正在逐漸消失,教師的權威地位受到挑戰。
趙老師感覺壓力最大的是一門關于網絡的課程:“很多學生都有開博客、開網店的經歷而我沒有,他們往往知道的比我多、接受得比我快,這樣學生的課上著都心虛?!?/p>
盡管每次都用心備課,趙老師仍遭遇過學生當堂“叫板”。一次給廣告專業上課時,一名大四學生很不客氣地站起來直言:“老師,你說的這些網上都能查到,我們想聽實用點的。”
趙老師感覺“被當頭潑了一盆冷水”,之后兩三天都無法平靜。她認為學生不滿的原因,固然有在就業壓力下功利性地排斥理論課程,但更重要的是,自己非廣告科班出身的專業背景,也無法讓學生服氣。
趙老師本科學計算機專業,跨專業考研讀了傳播學碩士,畢業后留校任教。她僅在研二時學過一學期的廣告學課程,相比之下,這些已經在廣告專業浸淫了4年、又開始實習的本科生們,似乎真的有底氣“小覷”這位碩士老師。
由于師資緊張,在一些高校,一些老師被安排教授與自己的專業沾點兒邊、卻并未涉足過的課程。前述某高校新聞系教研室主任余老師還擔任著“西方文學史”的教學任務,她坦言“力不從心”。
大學生尹斌說,每開一門新課,同學們都會打聽和議論任課老師的學歷、哪兒畢業的、從業經驗等等,“如果沒有從業經驗或相應資質,我們就不服氣”。
大四學生肖綬認為,大學擴招后,教師隊伍也急劇擴張,師資良莠不齊,很多新老師都是剛畢業的博士、碩士。這導致有的老師對本專業沒有深刻的認識,沒有廣泛全面的了解,沒有什么實踐經驗,講課的時候“肚子里沒貨”。
肖綬認為,信息社會獲得知識的渠道多了,老師扮演的角色應該是把那么多的信息整合起來,通過有效的方式,打個包傳給學生??蛇z憾的是,許多老師上課就是放放PPT,讀讀課本,“舉一些地球人都知道的案例,還自鳴得意”。
使學生遠離教師的是教師自己
云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博士生劉永存說,每個人都知道學生正在漸漸遠離課堂,卻沒有人致力于改變這種情況,教師只一味責備學生越來越功利。可事實上,使學生遠離課堂、遠離教師的恰恰是教師自己。
劉永存曾在一所大學教務處工作,對該校上課情況進行過調研?!坝械睦蠋燑c名點20分鐘,一節課去了一半。然后開電腦,電腦又壞了,弄半天。學生都很理性,知道自己要什么,如果課堂上得不到想要的東西,為什么要來聽課?上課是有時間成本的,他會比較,投資在課堂的一個小時,比自學一小時,哪個收獲更大?!?/p>
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沒有變,只是“現在的學生不像以前那么懵懂了,他會看破你這個老師,知道你是什么水平。如果老師沒有給學生一種崇高的感覺,學生對老師就沒有敬畏感。在學生身上找不到價值,老師會更加敷衍塞責”。
云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長董云川教授也不同意部分老師對學生“太挑剔”的抱怨。他認為,念PPT、“發黃的講義”沿用幾十年不換,讓大學課堂磁力漸失:“大學課堂從形式到內容都要力求變化。大學教師的假設應當是:我能看懂的書,學生也能看懂。教師絕對不能成為MP3,不能成為傳聲筒,不能成為朗誦者。
“一個好的大學老師一定要能講出課本以外的東西,他應該是問題的導引者。學生精力過剩,但他不知道‘兔子’在哪里。老師知道?!?/p>
知道“兔子”在哪里,來源于教師對學術和課程本身的研究。可現在,由于擴招帶來的師資緊缺,原來正常教學秩序下的教師專業化過程被打亂了。一些博士、碩士剛剛拿到學位就倉促走上講臺。
“以前一個人要登上大學講臺,要通過一套嚴格的申報體系?!倍拼ㄕf。他得先當幾年助教,再經過層層試講。但現在,這個原本必不可少的步驟由于耗時甚巨,被省略了。
同時被省略的還有對教學藝術的體會和沉淀?!耙粋€好的課堂還需要教師成為好的傳播者。這是教師本身的人格魅力,要讓學生覺得每一節課都不同,沒去上課實在太可惜。就像是不和蘇格拉底聊天,只看書,如同隔靴搔癢?!?/p>
“可是,有幾個老師能做到呢?”董云川嘆息,當教師把上課當成“掙工分”時,誰還會去研究學生的需求,誰會費心琢磨自己上課時的語言、表情、體態?
要想真正讓課堂“火”起來,主要責任還是在老師身上。專家認為,教師應重塑神圣感和責任意識,重建課堂磁場,把遠離課堂的學生“拉”回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