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從環資指標看壓力
上下游聯動,使生活和生產方式更匹配,真正實現節能環保
來自東部沿海地區的全國人大代表坦陳,作為經濟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的地區,資源環境約束指標壓力比民生指標的壓力更大。“抱怨資源環境約束性指標太緊,體現的是一種慣性思維,即依靠資源環境發展理所當然。這種邏輯到了必須要改變的時候了!”賈康說。
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州長刀林蔭代表認為,資源環境類的約束性指標不會影響經濟發展,只會約束那些粗放型的發展方式。當前的轉方式、調結構,就是要大力發展環保綠色產業,高污染、高耗能、浪費資源、破壞生態的產業一定要停下來,我們要追求綠色GDP。
貴州省長趙克志代表說,貴州工業化、城鎮化落后,加速發展是第一位的。但“快”的前提是“好”,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努力解決發展中的高能耗、短鏈條、低效益、不協調等問題,真正實現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
王君正認為,資源環境約束性指標的明顯增多,對各地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既是監督,也是指導。再也不能片面追求GDP的增長而忽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了,那樣的發展將無以為繼。“發展經濟并不是非得靠高污染、高耗能工業。各地應該從實際出發,合理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生態產業、清潔能源、現代服務業等特色產業。特色產業同樣可以促進經濟增長,甚至是更高、更綠、更可持續的增長。”
“要實現資源環境指標肯定有壓力,要依靠科技進步、技術創新、引進新的技術設備。只要沿著這樣的思路堅持下去,就一定能達到目標。從長遠看,資源和能源消耗降低了,成本就降低了,效益就提高了,發展的質量和動力就提高了,企業發展會更好。”貴州開磷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屈慶麟代表指出。
賈康指出,資源環境指標的約束性意義在于,今后經濟發展的“參數”變了,變成了“綠色參數”。他建議,要通過經濟杠桿來實現資源環境指標的約束性。“目前已在新疆試點的征收5%資源稅,就是告訴人們,不能再以揮霍資源環境為代價,資源產品更金貴更稀缺,要不斷優化資源配置。”
通過資源稅這個經濟杠桿,可促使產業鏈上游的資源企業集約化、精細化開采資源;中游企業更加重視技術創新和改造,因為受資源價格上漲制約,誰技術先進,誰就占得市場先機;下游最終產品的使用也將促使消費者生活方式轉向低碳。代表委員們表示,這樣的上下游聯動,使生活和生產方式更加匹配,從而真正實現節能環保。
從指標匹配看落實
不能僅僅對結果進行考評,還要加強對過程的監督和評估
代表委員們強調,指標設立容易,但真正落到實處需要做的配套工作還有很多。
呂薇認為,分配二氧化碳減排指標,應考慮各地差異。例如東部制造業發達地區和西部資源豐富地區,就應區別對待。資源豐富、環境容量較大的西部地區,還可以發展一些重化工業。但前提是必須做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測算,并有具體的分配標準和分配辦法。
“12項約束性指標要細化分解才具有可操作性,要加強全過程監管才能落實好。”呂薇說,應形成一整套長效機制,避免出現類似去年的情況:一些地方為了實現節能減排的約束性指標,通過“拉閘限電”來沖刺。
呂薇表示,在實施4項新增約束性指標時,應有一整套完善的方案,充分考慮各種情況。以保障房建設為例,要有目標、原則、具體方案設計,要明確資金來源及運作主體,要確定保障范圍、保障重點、分配方式、退出機制等。實施這些約束性指標,不能僅僅對結果進行考評,還要加強對過程的監督和評估,并引入第三方來參與這些工作。
對此,賈康也強調,“規劃規劃,不是墻上一掛。”對于分解指標是不是在各地區各行業都合適,每一年要有動態的考評,根據實際不斷加以校正。
“在具體指標方面,以研發投入比重為例,要完成‘十二五’繼續提高研發投入占GDP的比例指標,一要加大財政投入,二要用政策鼓勵社會投入,還要加大管理監督力度,把錢用好。”齊讓說。
“目前,我國的研究開發支出強度居發展中國家首位,總量居世界第四。要在增加投入的前提下,提高資金利用效率,特別是政府財政科技支出的利用效率。”呂薇說。
賈康指出,當前是我國黃金發展期,也是矛盾凸顯期。在不斷改善民生這個大方向上,我們要盡量減少使用駕輕就熟的行政手段,而要著眼長遠,綜合運用經濟、法律等手段,通過持續推進改革,來解決發展中的難題。
代表委員們表示,規劃草案中的約束性指標指向的正是我們發展中需要著力解決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因此,要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要把各項指標尤其是約束性指標落到實處,就必須緊緊圍繞推動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統籌兼顧,改革創新。(記者 余建斌潘少軍王莉 張爍 胡洪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