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強化農業科技創新,提升科技裝備水平和勞動者素質
(十九)加強農業科技自主創新。按照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深入推進農業科技管理體制改革,提高創新效率。推進農業科技協同創新聯盟建設。加快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條件建設,按程序啟動農業領域重點科研項目,加強農業科技國際交流與合作,著力突破農業資源高效利用、生態環境修復等共性關鍵技術。探索完善科研成果權益分配激勵機制。建設農業科技服務云平臺,提升農技推廣服務效能。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行動,加快科技進村入戶,讓農民掌握更多的農業科技知識。
(二十)深化種業體制改革。在總結完善種業科研成果權益分配改革試點工作的基礎上,逐步擴大試點范圍;完善成果完成人分享制度,健全種業科技資源、人才向企業流動機制,做大做強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國家財政科研經費加大用于基礎性公益性研究的投入,逐步減少用于農業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開展商業化育種的投入。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加強國家種質資源體系、植物新品種測試體系和品種區域試驗體系建設,加大種質資源保護力度,完善植物品種數據庫。實施糧食作物制種大縣財政獎勵補助政策,積極推進海南、甘肅、四川三大國家級育種制種基地建設,規劃建設一批區域級育種制種基地。
(二十一)推進農業生產機械化。適當擴大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助試點,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開展糧棉油糖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構建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體系。完善適合我國國情的農業機械化技術與裝備研發支持政策,主攻薄弱環節機械化,推進農機農藝融合,促進工程、生物、信息、環境等技術集成應用。探索完善農機報廢更新補貼實施辦法。
(二十二)加快發展農業信息化。開展“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鼓勵互聯網企業建立農業服務平臺,加強產銷銜接。推廣成熟可復制的農業物聯網應用模式,發展精準化生產方式。大力實施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工程,加快推進設施園藝、畜禽水產養殖、質量安全追溯等領域物聯網示范應用。加強糧食儲運監管領域物聯網建設。支持研發推廣一批實用信息技術和產品,提高農業智能化和精準化水平。強化農業綜合信息服務能力,提升農業生產要素、資源環境、供給需求、成本收益等監測預警水平,推進農業大數據應用,完善農業信息發布制度。大力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研究制定農業信息化扶持政策。加快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設。
(二十三)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加快建立教育培訓、規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建立公益性農民培養培訓制度,深入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推進農民繼續教育工程。加強農民教育培訓體系條件能力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和集團化辦學,促進學歷、技能和創業培養相互銜接。鼓勵進城農民工和職業院校畢業生等人員返鄉創業,實施現代青年農場主計劃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