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透支經濟發展潛力,地方政府債務高企,房地產泡沫蔓延
“造城”,在一些地方如火如荼地進行。但上述種種跡象表明,“造城”并沒有給很多地方帶來預期的繁榮。
有地方干部告訴記者,“造城”資金嚴重依賴土地財政,但新城建成數年,工商業發展不起來,居民區入住率又低,資金無法回流,地方壓力極大。
“這很讓人擔憂”,王梅說,城市大小應取決于有沒有規模效應。現在很多地方建的新城,既沒有足夠的人口聚集效應,也沒有交通樞紐或者產業支撐,“在沒有合理動態需求的前提下,為了建設而建設,很多是面子工程,造成投資無效、資源浪費,透支了經濟發展的潛力,地方政府債務高企。”
審計署日前公布的審計結果顯示,隨著土地出讓收入增幅下降,地方償債壓力也在加大。2012年底,4個省本級、17個省會城市以土地出讓收入為償債來源的債務需償還本息2315億元,為當年可支配土地出讓收入的1.25倍。
房地產泡沫蔓延的隱憂也已浮現。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一些三、四線城市建設雖然投資巨大,但產業空心,市場需求不足,只能留下大量爛尾項目。
“部分三線城市和四線城市、縣城再按這樣的模式發展房地產,恐怕在擴張到一定程度時會導致崩盤?!眹野l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說。
“新城建設其實有很成功的例子,比如上海的浦東”,王梅說,關鍵在于要科學論證。一些中西部城市,三、四線城市都是人口流出的地方,“這些地方再建一個新城,不是浪費嗎?”
賣地建房的開發模式,加上規劃缺失、供過于求、配套不足,除了催生房地產泡沫,加重地方對土地財政的依賴,還消耗著有限的土地資源,“上屆政府賣下屆政府的地”的現象在一些地方非常突出。此外,一位專家指出,部分地方政府將城鎮化看成一次圈地“良機”,以新城建設的名義,將大量農業用地劃為建設用地,造成土地使用效率下降,侵占耕地、侵害農民利益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盲目“造城”脫離了城鎮化本意,新城建設應回歸以人為本
記者注意到,不少地方在建造新城時,都有意無意地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為契機,將城鎮化簡單理解成圈地、蓋樓、“造城”。采訪中,多位專家指出,這種做法絕不是城鎮化的本意。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積極穩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中央也多次強調,城鎮化要放在與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的發展視野中來謀劃。
“城鎮化的問題核心是改革,而不是投資?!崩铊F說,要在城鎮化的過程中注重從數量型增長向質量型增長的轉變,從粗放擴張型發展向資源集約型發展轉變,要強調以人為本的發展觀。
“與其造新城,不如把現有的城市變得更好,”王梅認為,很多地方應該考慮的是提高現有城市的質量和承載能力,增加其規模效應,而不是去攤大餅。
至于新城建設,同樣要回到以人為本的道路上來,與產業規劃相結合,綜合考慮現實需求和未來發展。
王梅認為,遏制不理性的新城建設,首先要有透明的決策機制和監督機制,讓土地資源的開發受到監督。其次,要改變官員提拔時以GDP為主要考核目標的問題,政府的績效應成為考核的核心。此外,要提高官員的執政能力,特別是選擇、監控和管理項目的能力?!靶鲁切璨恍枰?,建多大?建的標準要多高?都要經過充分、細致的調研論證。”
城鎮化不是盲目“造城”。記者采訪過程中,多位專家提醒,“貪大求快、盲目‘造城’之風有可能造成巨大的浪費和風險,需要及時加以遏制。”(記者丁志軍 楊 彥 魏賀 智春麗 方敏 楊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