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統籌城鄉奔小康
生態與富民共贏,改革催生繁花滿園,9年內200萬貧困群眾將搬出深山區
唯有發展,才有自信。自信源于貴州改革成果的彰顯。
“貴州速度”用事實說話。在盤縣,40天修通46公里路,總投資126億元的工業項目預計提前一年完工,2013年上半年經濟發展增比進位綜合測評排名全省第一。
“貴州質量”用美景說話。貴陽市觀山湖區,公園內白鷺成群,綠意蔥蘢,市民孫友文說他每天早晨都被鳥的叫聲喚醒。總長度18公里的西南地區首條綠軸帶公共自行車慢行系統,讓市民在都市快節奏中享受到綠色健康的“慢生活”。學校數量5年內增加了82所,農民工的孩子也能進入公立學校讀書。
洼地崛起,后發趕超,貴州全力破解發展速度與質量對立的“魔咒”,在兩者統一中找平衡。用觀山湖區區委書記丁旭東的話說就是:“加速度”給了我們追求質量和幸福的底氣,有了底氣又進一步催化速度,兩者相得益彰。
“對企業人才的吸引不是土地下有多少資源,而是土地上的陽光、空氣、水、環境,貴州具備這樣的條件。”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云說。
唯有發展,才有小康。
小康不僅指金山銀山,還要保住綠水青山。
小青瓦、雕花窗、白粉墻,一幢幢黔西北民居拔地而起、錯落有致,替代了過去灰頭土臉的土墻房;烤煙基地、蔬菜大棚,一片片現代化農業基地,替代了過去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刀耕火種。歷經多年探索,畢節改革試驗區結出碩果。“沒有深化改革的大力推進,就沒有畢節試驗區如火如荼的發展。”畢節市市委書記張吉勇說。
發展的最終目的是改善民生,讓群眾過上美好生活。脫貧致富是貴州的“一號民生工程”。貴州近年來打響脫貧“攻堅戰”,撥響民生算盤,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2012年貴州投資662億元,全面完成“十六件民生實事”,全年減少貧困人口130萬人,5個重點縣125個貧困鄉“減貧摘帽”。4年時間建設保障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51萬套,改造農村危房144萬戶。湄潭縣合同鄉鄧家寨村民李秀蓮說:“危房改造后,路通了,村子也變得干凈、漂亮,村里現在搞農家樂的有10多家,日子越過越紅火。”
去年5月,貴州省規模最大的扶貧生態移民工程正式啟動,9年內40萬戶200萬貧困群眾將搬出環境惡劣的深山區、石山區和石漠化嚴重地區。“沒想到這輩子還能從山溝里搬出來,住進在電視上才能看見的小洋樓。”榕江縣計劃鄉擺拉村村民石碧芝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透過改革的鏗鏘腳步,貴州小康生活的美好輪廓已然展現在人們面前。
追夢同步小康,貴州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