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第七章提升航空運輸服務能力
提高運輸服務能力是民航發展的核心任務,是建設民航強國的根本要求。要建立通達、通暢的國內、國際航線網絡,擴大航空規模,提高服務質量。重點是提高航班正常率和國際競爭力。
第一節大力發展旅客運輸
完善國內干線網絡。發展快線化旅客運輸,構建骨干航空運輸通道,在旅客吞吐量超過1000萬人次機場間的干線上,全面開展航空快線運輸服務。提高樞紐機場與省會城市、沿海開放城市、重點旅游城市的航班密度。引導航空公司提供多層次、差異化的航空服務。通過航線航班時刻等資源的支持,鼓勵低成本航空公司逐步進入主要的干線運輸市場。充分發揮航空運輸的比較優勢,積極推進空鐵聯運,發展多式聯運。不斷擴大兩岸通航規模,加強內地與港澳地區的航空運輸合作。
促進支線航空發展。鼓勵支線航班開展代碼共享、聯營聯運等合作,構建“干支銜接、協調發展”的航線網絡結構,提升支線航空的通達、通暢能力。重點支持西藏、新疆等區域支線發展。完善支線航線的準入制度。選擇西北、西南等“老少邊窮”和地面交通極為不便地區作為試點,實施基本航空服務計劃。
擴大國際航空運輸。大力發展以樞紐化運作為支撐的國際旅客運輸。健全公開、公正、公平的國際航權管理機制,優化國家航權資源的配置和利用。優化國際航線網絡,增加歐美航線航班密度,開辟連接南美、非洲的國際航線,積極推進周邊區域航空一體化進程。培育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等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網絡型航空公司。加強國際航空通道建設,增加樞紐的網絡輻射范圍和強度。增強門戶樞紐集散功能,提高國際中轉旅客比重。
第二節積極發展貨郵運輸
提高國際貨運能力。鼓勵貨運公司間的并購、重組和業務合作,打造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全貨運航空公司。積極穩妥、有序漸進地開放貨運市場,引導我國航空貨運企業開辟國際航線,加入國際航空貨運聯盟,擴展國際貨運網絡。加強與海關等聯檢部門的協作,實行便利通關、異地清關,提高貨物通關效率。
推動航空貨運物流化。鼓勵貨運航空公司與鐵路、公路、水運和物流企業開展各種形式的合作,完善地面物流網絡,開展多式聯運,促進航空貨運企業由單一貨運向現代物流轉型。鼓勵口岸機場建設航空保稅物流園區。引導建立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支持航空公司建立貨運信息系統和電子商務平臺,促進航空企業與其他物流企業實現信息對接。支持郵政航空、順豐航空等企業拓展航空快遞業務,推進重點城市航空快件綠色通道建設。
加強貨運樞紐建設。支持和鼓勵航空貨運企業建設航空貨運樞紐、貨運集散地和快件處理中心,在航線經營權、航班時刻等方面給予支持。引導形成3個國際航空貨運樞紐群:環渤海地區以北京、天津為主,大連、青島、濟南、石家莊為輔;長三角地區以上海為主,杭州、南京為輔;珠三角地區以廣州為主,深圳為輔。加強沈陽、廈門、鄭州、武漢、成都、重慶、昆明、西安和烏魯木齊等機場航空貨運樞紐的建設。
第三節合理配置運輸裝備
以航空運輸需求為基礎,優化機隊結構。支持增加寬體機、支線機和貨機,鼓勵使用國產飛機。引導退出老舊飛機。發揮規模采購優勢,降低行業機隊采購成本。到2015年,機隊規模達到約2750架,運力年均增長11%。
第四節全面保障航班正常
努力提高航班正常率。完善航班正常率統計辦法,細化落實行業運輸服務最低標準承諾的措施,建立主要機場航班正常率、平均延誤時間的公眾信息通報機制。明確航空公司、機場、空管等單位保障航班正常的責任,建立和完善獎懲機制。將航班正常率作為航空公司申請航線、航班的先決條件之一,最大限度降低公司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誤。優化大型機場航班時刻安排,避免航班聚集擁堵。建立空管系統航班正常的激勵和約束機制,提高管制水平。
建立大面積航班延誤預警和應急機制。大型機場、航空公司和空管等單位必須建立和完善大面積航班延誤應急信息中心和指揮中心。制定航班延誤后的應急工作程序,加強各相關部門的協調與溝通。拓展信息渠道,及時有效地將航班延誤信息和應對方案向公眾通報。建立航班延誤及應急處理后評估機制。
第八章加快通用航空事業發展
通用航空是民航事業的兩翼之一,在國家經濟社會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擴大服務領域和規模,促進通用航空快速發展。重點是改善通用航空發展環境。
第一節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基礎設施和機隊建設。全面布局和建設通用航空機場、起降點,運輸機場建設規劃要兼顧通用航空服務需要。鼓勵通用航空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通用航空機場以及運行保障設施建設。建設和完善空管、維修、航油配送等保障設施,形成一批航空服務站,引入固定基地運營商,新建哈爾濱、呼和浩特、烏魯木齊、珠海等航空汽油配送中心。支持在東部沿海、東北和西部地區構建農林防護、海洋維權、應急救援等公益性航空服務網絡。加快通勤機場布局和建設。擴大通用航空機隊規模,規劃新增通用航空飛機1000架以上。
第二節擴大通用航空規模
鞏固工業、農林業、飛行培訓等通用航空傳統服務領域,拓展通勤飛行、公務飛行、航空游覽和私人飛行等新興業務范圍,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改善市場運營環境,支持和引導通用航空企業發展。形成以市場為主導、有利于通用航空企業發展的收費管理模式。進一步降低通用航空市場準入門檻,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通用航空企業,增加通用航空企業數量,擴大經營規模,重點培育3至5家骨干通用航空企業。加快完成內蒙古阿拉善盟通勤航空試點工作,選擇條件適宜的地區擴大試點。
第三節完善規章標準體系
健全通用航空規范標準。加快制定通勤及其他通用機場的建設標準,規范建設程序。構建完善適合我國通用航空發展特點的空中交通管理運行機制和技術規范。修訂通用航空市場準入等規章,規范通用航空作業項目分類方式。簡化非經營性通用航空登記手續,支持單位或個人以自用、私用或專業飛機租賃等形式開展非經營性通用航空活動。推動改進通用航空運行審批程序。建立通用航空安全監察體系,加強通用航空安全體系建設。健全通用航空行業統計指標體系,規劃建設通用航空信息體系。
做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配套工作。在沈陽、廣州飛行管制區進行深化試點,修訂《通用航空飛行管制條例》,構建低空空域法規標準體系,研究運行管理機制。2015年前,在北京、蘭州、濟南、南京、成都飛行管制區推廣改革試點,優化管理模式,合理布局和建設服務保障網點,建設低空空域運行管理和服務保障體系。在中南、東北地區進行通用航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
第九章促進民航發展方式轉變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國家的重大戰略部署。要把改革開放作為轉變方式的強大動力,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轉變方式的重要支撐,把人才戰略作為轉變方式的保障,把節能減排作為轉變方式的切入點,堅持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重點是提高政府決策管理水平和優化人才資源結構。
第一節繼續深化改革開放
深化行業管理體制改革。確立航空公司的核心地位,建立航空公司、機場、空管協調發展的機制。深入推進機場管理體制改革,強化機場公益性質,發揮機場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引導地方政府建設和運營機場的積極性。深化空管系統體制改革,加快中小機場空管體制改革步伐,創新空管運行管理機制。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增強民航服務保障企業的發展活力。完善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深化民航價格改革,完善民航價格政策。完成公安體制改革,明確空警的職責定位,解決當前管理模式中存在的矛盾。深化事業單位體制機制改革,通過聘用制和崗位制改革激發事業單位的活力。
提高政府決策管理能力。繼續推進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和政資分開,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健全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機制,推進政務公開。推行和加強行政問責制,完善政府績效評估制度,提高政府公信力。繼續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制機制,建立民航行政電子監察系統。加強決策支持力量建設,提高行業發展戰略、規劃和政策的研究水平,增強行業經濟運行監測、預警和調控能力。對航權、航班時刻實行簡政放權、公開透明、分級管理。加強對繁忙機場航班時刻的調控。
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提高安全有效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以開放的姿態引進人才、資金、技術和管理。鼓勵民航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創建國際化營銷網絡和品牌。積極參與國際民航事務,參加國際規則和標準的修訂制定,將我國民航自主創立的先進理念和標準推向國際,持續提升中國民航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第二節優先推動科技進步
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堅持科技創新、重點突破、保障安全、支撐發展的方針,增強科技創新能力,鼓勵和支持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提高民航設施設備和技術的國產化率。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設開放型科技創新平臺,重點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力爭科技投入增加一倍。
健全民航科技計劃體系。加強重點領域、核心關鍵技術、前瞻性戰略技術、基礎技術和薄弱環節的研究,力爭將民航科技創新內容納入國家科技計劃體系。重點推進10個有關新一代航空運輸系統的重大科技項目研究。繼續加強科研基地建設,優化民航行業重點實驗室總體布局,建設5個民航行業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其中1至2個力爭成為國家重點實驗室。鼓勵企業建立科研基地,支持行業內外科技力量參與行業科技項目。培養一支創新能力強、優勢互補、梯隊合理的民航科技團隊。
科學定位民航科研機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要以“科學研究創新基地、實驗驗證權威機構和一流的發展智庫”為發展目標,完善民航安全和管理決策研究體系。完成航空安全實驗基地一期工程,啟動二期工程,提升民航安全實驗驗證能力。加大民航發展戰略和規劃基礎性研究力度,加強民航統計分析,提高政府經濟管理決策支持能力。民航二所要以“民航領先的工程技術研究院和高新技術企業集團”為發展目標,積極開展航空安全、節能減排、空管、信息、測試等技術和航空物流、航空化學、通用航空等領域的研發,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進程。民航各院校要發揮自身學科優勢,積極爭取國家科技計劃項目,開展民航基礎和應用研究,著力構建支撐民航強國的高水平學科群。民航醫學中心要以“建成具有國際水平的航空醫學研究機構”為發展目標,建立健全航空醫學研究體系。
全面提升民航信息化水平。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全面推進航空運輸企業信息化,優先提升企業信息支持系統。建設以旅客為中心的開放式運輸信息系統,加快核心信息平臺的換代升級。應用物聯網技術。繼續完善電子政務建設,提升政府公共服務和管理能力。強化基礎信息網絡和重要信息系統安全。加強企業信息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健全信息化標準和規范。建立民航信息產品的準入和監控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