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八、導致房價飆升
1998年房地產改革以來,中國的房價急速飆升。盡管中央政府多次制定調控政策,但效果均不甚理想。原因在于各級地方政府嚴重的“土地財政”依賴癥。為了做大當地的G DP,各地政府就必然會將有限的土地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同樣的目的,各地政府還會不擇手段、不計代價地吸引外資尤其是國際知名的外資企業,比如提供低價甚至零價的土地資源。為了獲得更多的土地出讓金,地方政府必定會在剩余的土地售賣中抬高價格。這樣,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推高城市的房價,而當地的居民則不得不承擔那些本該由被招來的外資企業負擔的成本。
由此可見,在新的形勢下,我們必須要摒棄過去那種“剜進籃子都是菜”的錯誤認識,堅決杜絕不擇手段、不計代價、不講原則地吸引外資的事件在我國發生。為此,我們必須吸引外資方面做出一些相應的策略調整。
第一,樹立正確的外資觀。毋庸置疑,外資在我國的經濟發展、產業升級、技術進步等方面發揮過積極作用。但吸引外資并非中國經濟發展的靈丹妙藥,相反,如果利用不好,還會帶來種種安全隱患,比如壟斷國內市場、打擊民族企業、加劇環境污染、造成財富流失、誘致資本投機、引發貿易爭端、引發貪污腐敗、導致房價飆升等多個方面。因此,我們必須對外資的作用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尤其是各級地方官員必須樹立正確的外資觀,這樣才能以我為主、擇優選資。
第二,改變政府官員的考核辦法。在當前的政府官員考核機制中,GDP是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在一些地區甚至是唯一的指標。而且在地方官員的眼中,外資無疑是做大當地GDP的靈丹妙藥。尤其是在中西部的一些地方,更是明確將招商引資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推動力,有的甚至當作“一號工程”、“一把手工程”,由黨政部門主要負責人親自帶隊招商。因此,改變政府官員考核指標體系和考核機制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口號上,而是應該切實制定相關政策措施,盡快完善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官員考核辦法。
第三,取消外資企業的超國民待遇。曾經有人指出,正是由于中國過度地給予外資企業超國民待遇,才導致大量的劣質外資涌入中國,而濫用外資又存在著種種弊端。所以,我們有必要取消外資企業的超國民待遇。一個真正優秀的外資企業到某個國家投資,它看中的并不是什么超國民待遇,而是是否有穩定的賺錢就會。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高速增長期,政治環境穩定,消費市場廣闊,勞動力資源豐富,這些因素都使得中國仍對外資具有較強的吸引力。中國統一了境內企業稅制之后,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的一項調查顯示,世界前15個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中,中國仍是跨國公司首選的投資目的地。
第四,加大監督管理力度。為防止地方官員出現“損公肥私”、“損人利己”的現象,還必須要加強對吸引外資的全程監督。要充分發揮人大、紀檢監察、司法機關、特別是社會公眾的監督作用,對招商引資項目的立項審批、土地交易等重點步驟和工程招投標、資金支付結算等關鍵環節加大監控力度,切實遏制暗箱操作、吃拿卡要和貪污受賄、招“人情標”、“關系標”等違法違紀行為,嚴禁以招商引資之名,行公款消費、觀光旅游、以權謀私之實,防止濫用行政權力,為招商引資工作創造一個行之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
第五,加強相關人員責任追究。相比事前、事中監督,事后責任追究對制止盲目引資行為更加有效。對招商引資項目要加強執法監察審計,落實相關人員的經濟責任。對政府官員借招商引資之機吃拿卡要、公報私囊、濫用職權、權錢交易、甚至故意創租、尋租的行為,要實行嚴格的問責制度,對于情節嚴重的還要追究其刑事責任。如此長期以來,就能夠為招商引資工作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有效遏制招商引資中的各種行政違法行為,從而降低招商成本,提高引資效率。
第六,統籌安排全國引資工作。長期以來,中國各地在吸引外資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數個地方競爭一個項目的現象。為了取得最后勝利,各地“惡性競爭,競相優惠”,結果必然是(各地)“鷸蚌相爭”、(外資)“漁人得利”的不利局面。中國的有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吸引外資工作,必須對其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統籌安排,要把利用外資與建設創新型國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尤其是要與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武鋒 國家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