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二、作為貿易大國仍難掩服務貿易失衡局面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不斷上升,服務貿易也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統計顯示,“十一五(2006至2010)”期間,中國服務進出口總額從1917億美元增長到3624億美元,增幅達89%,年均增長17.3%。其中,服務出口年均增長16.8%,是同期全球服務出口平均增速的兩倍。與此同時,中國服務進出口總額全球占比從2006年的3.6%增長到2010年的5.1%,世界排名由第八位上升到第四位。服務出口的世界排名從2006年的第八位升至2010年的第四位;服務進口的世界排名從2006年的第七位升至2010年的第三位。
然而,無法回避的是,與發達國家比較而言,中國在服務貿易領域的發展還處于嚴重失衡的局面。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務貿易國,2011年實現服務貿易進出口1萬億美元,實現順差1.79億美元,同比較上年增長23%。服務貿易就業人數占美國總就業人口的五分之四。美國經濟分析局(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數據顯示,2010年美國對亞太地區服務貿易順差5700萬美元,對歐盟順差4400萬美元,對北美自由貿易區順差3500萬美元,對其他拉美國家順差2500萬美元。
但與之相比,中國服務貿易卻連續十年出現逆差。這其中既有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擴大開放、進口增加的原因,也反映出比較服務貿易競爭力,中國與主要發達經濟體間存在著明顯差距。2011年我國服務出口和服務進口分別位居世界第四和第三。但中國的服務貿易進出口額占貨物貿易的比重只有12.5%,比全球的水平低10%。根據商務部統計,“十一五”期間,我國服務貿易逆差從94億美元擴大到221億美元,呈逐年擴大趨勢。以對美國服務貿易為例,2010年,中美服務貿易達296.6億美元,其中中國對美出口96.3億美元,進口200.6億美元,貿易逆差達104.4億美元,為2009年的1.4倍。
中國服務貿易內部結構失衡長期存在。當前國際服務貿易日趨知識化、技術化和資本化,世界服務貿易的部門結構已從以自然資源或勞動密集型的傳統服務行業(如旅游、銷售服務等)為主逐步轉向以資本密集型的服務行業(如運輸、電訊、金融等)和知識技術密集型的服務行業(如專業服務、計算機軟件、數據處理等)為主。這正體現了世界服務貿易的結構優化趨勢。
而我國服務貿易以旅游、運輸等傳統性行業為主,在資本密集型、知識密集型服務方面較為薄弱,導致我國整體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不強,還處于比較劣勢。近年來,盡管中國計算機、保險、金融服務等高附加值服務貿易增速很快,但其在中國服務進出口總額中比重依然較低,5年間僅從16.3%上升到19.4%;而運輸、旅游等傳統服務貿易繼續占據中國服務貿易主導,占比超過60%。2010年,中國服務貿易出口仍有約一半集中在運輸、旅游等傳統服務業領域,而金融、保險、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通訊服務等四類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的服務貿易僅占出口總額的7.6%。
三、傳統紅利不再,必須加快貿易方式升級
正如上文分析,全球服務的可貿易化已經開始改變整個貿易的深層結構。世界服務貿易呈現新態勢,從全球來看,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正在轉變為服務企業,制造業呈現服務化新趨向。以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為支撐的技術創新,提高了服務業信息化程度,服務的可貿易性進一步加強。世界第一輪全球化是制造業供應鏈的深刻重構。在此過程中,中國憑借相對低廉的要素價格累積了經常項目的巨額順差。而現在,跨國公司全球制造布局已基本完成,在中國傳統紅利漸進消逝的過程中,中國必須加快貿易方式的轉型升級。
首先,未來中國的“人口紅利”優勢將會逐步衰減,勞動力供給增速下降、勞動力成本提升,整體經濟進入了生產要素成本周期性上升的階段,這樣工業部門的利潤有可能越變越薄,資本回報率將持續下降,出口驅動的增長紅利會減少。
其次,“資源紅利”衰減后經濟增長面臨的資源環境瓶頸。中國特有的“過度工業化、過度出口依賴、過度投資驅動、過度粗放增長”的模式,已經嚴重威脅到中國的可持續發展的上限,它的上限就是資源供給約束、環境質量約束、生態容量約束、氣候變化約束。
最后,來自于全球增長格局的演變。在全球外部不平衡逆轉、全球分工體系格局日趨穩定、中國出口中國出口產品集中度不斷上升所逐步界定的國際市場容量、勞動和資源成本上升和匯率升值的壓力以及逆周期的貿易政策盛行五大因素的影響,未來出口作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和主要源泉難以維持,并將步入遞減區域。
這意味著,長期以來,我國對外貿易主要依靠勞動力、土地、資源、環境等生產要素的低成本比較優勢參與國際分工和競爭,這種依賴初級要素稟賦的模式,很難在貿易層次和戰略利益上取得突破。同時,長期處于全球產業鏈的低端,可能會對我國產業的全球定位形成慣性依賴,面臨“被鎖定”風險。未來中國必須加快要素結構升級,通過人力資本提升、技術提升以及全要素生產率提升,促進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從“要素驅動型”向“效率驅動型”轉變已經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可見,中國要逐步扭轉過度依靠初級要素的競爭方式,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大力發展高層次的服務貿易是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