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危機挽救被叫停方案
溫州醞釀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已有三年多時間。
2008年,溫州啟動“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將“個人境外直接投資”作為溫州市改革創新的一項重要內容予以推進。2009年,浙江省政府批準實施該改革試點方案。
去年1月7日,溫州市外經貿局(現溫州市商務局),將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的《方案》及相關配套政策文件,作為1號文件發布實施。
但此事見諸報端后,國家外管局致電浙江及溫州外匯管理部門,表示《方案》未經國家外管局審批程序,并要求溫州方面不得宣傳,低調處理。
為保險起見,浙江方面冷處理此事,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工作被內部叫停。
去年溫州民間借貸爆發危機,中小企業出現資金鏈斷裂潮,此后,有關溫州金融改革被提上政府議事日程,其中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成為溫州“國家金融試驗區”申報的主要方案之一。
溫州“國家金融試驗區”方案,起初包括溫州市金融辦提出的“金融改革創新行動方案”8條舉措,以及溫州市銀監局、央行溫州中心支行的1項(籌辦溫州科技投資銀行)和2項試點項目(個人境外直接投資和利率市場化),因此被業界稱作“8+3”方案。
溫州市金融辦8條舉措,包括設立民間借貸登記中心、民間資本管理中心、發展小額貸款公司、鼓勵股權投資機構發展、組建地方金融監管中心等。方案起草2個多月后,8條舉措從溫州“國家金融試驗區”方案中剝離出來,并列入溫州地方政府爭創綜改區的配套項目。主要是這些項目一般不需要中央政府審批。
但另外3條舉措籌辦溫州科技投資銀行、個人境外直接投資和利率市場化試點,因涉及面更大更廣,而成為此次溫州“國家金融試驗區”方案申報關注焦點。
對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工作,國家外管局溫州市中心支局措辭非常謹慎,新聞通稿從“做好”調整為“推進”,再調整為“爭取”。“方案還沒有最后批復,我們不好說。”國家外管局溫州市中心支局副局長蔡靈躍昨日回答本報提問時表示。
堵不如疏
事實上,不論有無政策許可,民間資本境外投資早就以相當規模存在著。
目前,溫州有60萬海外華僑,本土6000多億的民間資金,他們在海外投資熱情很高。2012年溫州市外匯管理工作會議披露的數據顯示,2011年,溫州境外投資額5352.7萬美元,外匯資金匯出2139.04萬美元,人民幣境外投資176.7萬美元,對外擔保450萬美元。
目前的政策是,企業境外投資須經外匯管理部門批準,但審批程序相對復雜,周期往往較長,對把握稍縱即逝的商機有較大影響,因此民間資本一直期盼能有一條出海的“綠色通道”,個人境外直接投資,正是一條被寄予如此希望的通道。
“溫州商人遍及全球各地,他們對商機敏感性強,放開個人境外直接投資,有利于他們把握全球商機。”周小平說,金融危機后,國外資源、資產等價格比較低,正是溫州民資介入的好時機,希望它們收購國外品牌企業、研發機構等。
然而,國家外管局規定,中國居民每人每年換匯額度僅為5萬美元,且個人不允許進行境外直接投資,這極大影響個人境外直接投資熱情。于是,不少中國商人通過個人、地下金融、僑商互助、企業外貿等渠道,實現自己對外直接投資的迫切需求。
“堵,還不如疏。”張一力認為,此次試點就是為溫州民間資本搭建一條規范化、便利化的個人境外直接投資渠道,有利于個人實現對外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同時,民間資金通過正規途徑到境外投資,決策部門可以掌握資金流向、數量,有利于維護個人境外投資的合法權益。
溫州市服裝商會會長鄭晨愛表示,開放個人境外直接投資,有利于溫州企業在海外建立公司,從而減少貿易中間環節,面對面與歐美商圈建立良好互動關系。同時,溫州企業可把專賣店等開到境外,在國外形成良好的品牌聲譽。更重要的是,溫州爆發民間借貸危機后,巨額民間資金正在尋找出路,此時歐美經濟正處于低谷,這對溫州企業海外兼并收購是個好機會。
同時也有人士擔心,一旦這些資金出境,經財務運作后,其真實流向很難得到有效監管。
出于監管考慮,《方案》配套管理辦法規定,投資者境外直接投資外匯資金收支均應通過個人資本專用賬戶辦理。賬戶開立和入賬由溫州市外匯管理部門核準,相關部門還會建立個人境外投資聯合年檢制度,了解境外企業的真實運營情況,加強動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