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4.合理的擇業觀如何構建
——促進行業均衡發展,深化收入分配改革,促進就業公平
就業傾向過度集中于公務員、大型國企等用人單位,弊端顯而易見,既會弱化有關基礎產業的發展、導致整個社會發展不均衡,也會加劇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影響社會和諧。因此,引導構建合理的擇業觀顯得緊迫而重要。
近年來,每每涉及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有關部門都會強調要“轉變觀念”。但是,很少有大學生會承認自己的擇業觀有問題,一些高校里做職業指導的老師多次談到,跟學生講“建立合理的擇業觀”多半會招致反感。
“人都是趨利避害的。那么多人一致認為某一類工作好,肯定是經過比較衡量的。這種想法無可指責。”莫榮認為,引導建立合理的擇業觀一定要在行業均衡發展、改善收入分配等方面踏踏實實地做工作。比如,我們希望,高校畢業生能更多地到中小企業去就業,那么就必須改善中小企業的發展環境,使資源配置向中小企業更多傾斜,這樣才能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2011年,中小企業普遍經營困難,前兩年去那里就業的人不僅收入、發展狀況堪憂,可能連工作的穩定性也無法保證。如果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一直是這樣,怎么可能讓今后的高校畢業生對其心生向往?從整個社會而言,合理的擇業觀應當是多元的。而要實現這一點,就要求通過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讓所有行業企業都有機會獲得較好的發展。
“作為大學生來說,想到大城市、大單位、大機關工作,想用最短的時間提高個人人力資本的積累,使自己更好的實現個人價值,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蘇海南說。但是,這肯定會造成很大的就業困難,需要進行疏導。一方面,應當通過深化收入分配改革“調高、擴中、提低”,治理分配不公現象,特別是其中利用壟斷地位取得的超高收入等,讓多數行業、職工都有獲取較高收入、獲取社會較高認同的可能,從利益分配上矯正就業取向過度集中的問題。另一方面,每一個時期社會上都會存在少數大家公認的好單位、好工作,這就要盡量破除就業過程中種種不合理的障礙以及那些壟斷行業、權力部門的就業壁壘,盡可能實現公平就業,形成能力導向和業績導向的市場經濟規則。在這樣的環境中,高收入和高能力、高風險、高投入相匹配,有助于求職者擁有更加理性的心態。
在強調社會的責任外,有關專家也表示,構建合理的擇業觀,求職者個人也需積極調整心態。從長遠講,判斷工作的好壞不應只著眼于當前收入高低、工作輕松與否,還要與個人興趣、特長、發展趨勢結合起來。莫榮談到,近兩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幫助、支持、引導大學生到西部、到基層、到農村去工作的政策,相關扶持、補貼越來越完善,大學生應當正確看待這樣的機會。蘇海南則建議,改變就業過度集中的傾向,需要一個過程。就大學生自身而言,如果心目中理想的崗位一時找不到,但有一個崗位大體上在可接受的范圍內,也不妨先就業、再擇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