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十年前,面對入世及WTO規則,中國金融業尤其是銀行和保險一直擔憂著“狼來了”,十年過去了,四大國有銀行全部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且都在境內外上市,工行、中行則成長為全球前列的銀行巨頭。初期:“狼來了”
“擔心”是入世初期整個金融業的心態。
在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眼中,當初對中國金融業的擔心來自四個方面。
一是中國的金融業沒有良好的競爭機制,應對風險的能力比較弱;二是對境外發達國家的金融機構過于崇拜,覺得而他們比我們強,有“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心態;三是金融機構是我國的經濟核心,必須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由國外的金融機構來主導這個行業,對國內金融市場的穩定和安全會造成很大威脅;四是境外金融機構進入國內市場,主要關注經濟效益,可能引發一些損害市場穩定和經濟安全的問題。
對于身處銀行業中的人而言,更擔心銀行業的風險承受能力和競爭能力,中國銀行戰略發展部高級經濟師周景彤對記者表示,對于入世帶來的風險,中國當時比較擔心,因為不管是從盈利能力、不良資產率、資本充足率和存款撥備上,中國銀行業都存在很多問題,在實力、管理理念和機制、技術上,中國銀行業都不能跟外資銀行相提并論。
這一點,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員范建軍看來也是如此。
他表示,當時最主要擔心是,中國金融機構的競爭力不行,銀行會在入世后被沖垮。但事實是,這種情況不僅沒有出現,外資銀行進來之后并沒有競爭過國內銀行。中期:“與狼共舞”
按照開放程度不同,入世以來中國銀行業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001年年底到2006年年底,在五年的過渡階段中,中國銀行業按照入世時的承諾,積極主動實施各項自主開放措施,穩步實施對外開放。第二階段為2006年年底至今,過渡期結束,取消了對外資銀行經營的地域限制、客戶限制和其他非審慎性限制,在承諾基礎上對外資銀行實行國民待遇,人民幣業務對外資銀行全面開放。
周景彤對記者表示,現在看來,入世對中國金融業的沖擊并沒有那么大,人們擔心的幾種情況沒有發生,外資銀行并沒有像當初預料那樣火起來。
在他看來,是中國金融業的自身改革與經濟的快速增長促成了眼下的結果。首先,銀行業剝離不良資產,成立資產管理公司,讓四大商業銀行輕裝上陣;其次,各大銀行建立了現代管理機制,比如董事會、監事會等機構;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成功上市,提高資本充足率,在管理機制、理念和技術上、產品和服務上進行創新。此外,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給銀行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在這十年里,中國建立了多層次銀行體系。入世以來,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陸續完成股改,九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和以北京銀行為首的城市商業銀行成功上市。截至2010年年底,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共有法人機構3769家,營業網點19.6萬個,資產總額高達95.3萬億元。中國工商銀行也一度成為全球最盈利銀行;中國銀行入選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在國際上具有較大影響力。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接受記者采訪時從宏觀層面對金融業的發展表達了看法,“加入WTO以來,中國金融業發展與對外開放的宏觀政策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總體目標相一致,金融業發展融入了新的管理理念與技術,建立了現代金融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