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本刊記者 肖翊I 攝
3月,日本福島核事故之后,中國核電的發展驟然放緩。
毫無疑問,中國政府高層發展核電的態度以及社會公眾對安全高效發展核電的信心因此受到了很大影響。
根據福島核事故之后國務院出臺的“國四條”規定:在核電安全規劃出臺之前暫停審批新項目。目前的確是原地踏步,今年沒有批準新的核電站,已經批準而尚未開工的4個機組也處于停頓狀態,這些電站有的已經投入數十億元前期費用,一些核電裝備制造廠后續訂貨中斷。
而就在整個核電產業發展陷入低迷的時候,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公開表示,作為一個人口眾多、能源問題十分突出的大國,中國不可能放棄核電。從化石能源逐步枯竭和昂貴趨勢,以及從氣候與環境的承載力看,中國在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時,發展核電是不可替代的選擇,否則2020年非化石能源的比重難以達到承諾的15%。
張國寶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坦言,他從未隱瞞過這樣的看法。
他呼吁,國家在未來的核政策上應該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如果模糊不清晰,沒有一個明確的發展目標不僅會影響能源政策,也會動搖我們的核大國地位。
事實上,在過去的那些年,我國核電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甚至充滿了曲折和坎坷。從最早的要不要發展核電,在哪里發展核電,一直都爭議不斷,搖擺不定;到后來,對核電發展的管理主導權、技術路線、發展速度等也幾經反復。
這也最終導致了“起步早、進步慢、差距大”的被動局面。
今年3月,張國寶已經從國家能源局局長任上退下,但依然為其未竟的能源改革鼓與呼。
核安全規劃、核電安全規劃正在做
《中國經濟周刊》:在福島核事故之前,內陸的很多省份都對發展核電抱有極大的熱情,事故發生之后,審批基本停滯,一些省份也產生了恐懼心理。您怎么看未來內陸地區的核電發展?
張國寶:關鍵在于認識問題,因為內陸地區人口稠密,如果一旦發生核事故可能問題比較嚴重,所以開始都建在沿海(其實,法國、美國的核電站很多都建在內陸)。
但內陸地區的湖南、湖北、江西,恰恰是一次能源匱乏的地區,每年在用電高峰的時候,缺電反應都最為嚴重。其次,還有華中地區。華中地區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水(電)火(電)不平衡。夏天豐水期,本地的水電可能消納不完,而冬天枯水期,又需要從別的省調電。如果建大量的火電廠,水電多的時候火電要讓路,這樣效益不會很好。
這些省份最大的問題就是一次能源匱乏,不像內蒙古、山西,本身煤炭產量很多。在福島核事故發生之前,這些省對搞核電熱情很高,要求很強烈。因此,我們也適度地布置了幾個內陸的核電站,例如湖南桃花江、湖北大畈和江西彭澤,都報了上去,但還沒來得及批,福島核事故就出來了。需要說明的是,這些核電廠址不是能源局定的,而是早在電力部時期就確定了廠址,已等待了很多年。雖然沒有批,但國家能源局給它們都發了“路條”,允許開展前期工作。現在都在等核安全規劃出來。
《中國經濟周刊》:核安全規劃什么時候能出來?
張國寶:目前,時間還不確定。在福島核事故發生5天后,國務院就出臺了“國四條”。根據“國四條”規定,由核安全局來牽頭做核安全規劃。我在卸任之前,曾專門去找李克強副總理匯報過一次,匯報紀要里明確,由國家能源局制定核電安全規劃。
于是,核安全局做核安全規劃,能源局做核電安全規劃,核安全規劃涵蓋核電安全規劃,兩個規劃本身存在交叉,出來之前必須要匯集,而國外目前也還沒有核安全方面的規劃可借鑒,到底應該做成什么樣子,現在還在摸索。
此外,福島核事故后,從中央到地方難免會產生一些恐懼心理,擔心核安全事故,甚至有省份說不要搞了,還有人說不要搞那么大那么快,也有人認為我們現在并不算快,各方面的意見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