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增收】
CPI增幅七成由食品引起
去年CPI增幅3.3%,其中大約70%以上漲幅是由于食品價格上漲引起。但是去年農民收入增長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工資性收入的增加。
今年三農預算將超8000億
今年中央財政用于“三農”的預算將會超過去年的8000億。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昨日表示。
陳錫文表示,中央財政2010年作出的對“三農”資金的安排,比整個中央財政總支出的安排增幅要高出2.8個百分點,中央財政對“三農”支出的增長幅度是12.8%,中央財政整個支出水平比上一年增長10%。
支出的主要方向涉及兩個大的方面,一是確保農業生產能力不斷提高,加大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推進農業科技進步、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農產品的流通、加工等方面的支出。第二大方面是改善農村民生,進一步發展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社會保障等社會事業。
陳錫文介紹說,去年我國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919元,比2009年增加766元,是歷史上增加額度最大的一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10.9%,也是多年來罕見的一個高水平,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第一次增長速度超過城市。
CPI增幅七成由食品引起
在回答“如何保證農民收入有所增長,同時保證物價尤其是食品價格增長有所控制”時,陳錫文表示,去年整個國家CPI增幅是3.3%,其中大約70%以上漲幅是由于食品價格上漲引起的。因此,農村收入的上漲和農產品價格上漲確實有著內在聯系。但是應該看到,去年農民收入增長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工資性收入的增加。
今年政府面臨的主要任務首先要保證農產品供給的穩定。只有供給穩定,才能保持價格的基本穩定。其次,要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增加對農民的補貼。
【水利】
10%土地出讓收益最給力
一號文件規定的10%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田水利建設,問題不在于能不能將這10%拿出來,而在于不均衡。
土地出讓收益存地區差距
一號文件提出土地出讓收益的10%用于農田水利建設,水利部部長陳雷表示這是含金量最大的一項政策,初步測算,如果能夠落實,按上一年土地出讓收益的總額,可以落實600億-800億的資金用于農田水利建設。
不過他亦承認,確實存在地區差距問題,東部土地價值比較高,土地出讓收益比較多,但用于水利方面的比較少,西部水利欠賬比較多,但是土地收益又比較少。
國土部公布了去年土地出讓的總價款為2.7萬億。陳錫文表示,土地價格越來越高,但同時政府在補償、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入也越來越高,總體看,土地收益大概占土地價款的40%。
他坦言,一號文件規定的10%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田水利建設,問題不在于能不能將這10%拿出來,而在于不均衡,比如北京、上海、深圳地方不大,用不了很多水利設施,但土地出讓收益占比很高,他透露,發改委、財政部、國土部、水利部等正在研究,怎樣既保證量,也能均衡、合理的使用。
陳雷透露,正在研究統籌的問題,“看看能不能在中央的層面出臺一個政策,統籌用好這個資金。”
45%土地出讓收益明確去向
不過根據目前中央已有的明確規定,45%的土地出讓收益已被規定了去向。陳錫文分析,現在中央的規定為,15%用于農業,10%用于保障房,10%用于教育,這次增加了10%用于水利。
陳錫文坦言,此種情形下,對地方政府是個很大的考驗和壓力。
【抗旱】
受旱農田85%有灌溉條件
目前全國受旱面積7740萬畝,其中河南和山東兩省接近60%。如果這一個月內沒有有效降雨,受旱面積還會進一步增加。
大部分農田具備灌溉條件
當前旱情對夏糧生產會造成多大影響尚難判斷,水利部官員表示大部分農田都具備灌溉條件。
水利部部長陳雷昨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針對當前旱情表示,目前全國受旱面積7740萬畝,其中河南和山東兩省接近60%。如果這一個月內沒有有效降雨,受旱面積還會進一步增加。
此次旱情特點為氣象干旱持續時間長,從去年10月份以來,北方冬麥區很多地區累計有效降雨不到25毫米,比常年明顯偏少,河南、山東等地區持續一百多天沒有有效降雨。
他也分析了目前抗旱的有利條件。去年小麥播種時,由于前期降雨較好,土壤底墑都不錯,從目前苗情看亦要好于常年,一、二類苗比常年要好出4-5個百分點。
受旱八省水庫蓄水好于常年
抗旱最重要的水源問題,陳雷表示有保障,受旱八個省的水庫蓄水好于常年,地下水位回升得也比較好。
此外,在目前的受旱面積里,有85%是有灌溉條件的,真正沒有灌溉條件的只有1600、1700萬畝左右。
26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題研究當前的旱情和抗旱工作。該次會議明確將增加抗旱資金的投入,國家發改委將提前下達40億元用于農田水利建設、解決飲水安全的資金計劃。
此外,中央財政投入8億元用于8000萬畝受旱面積的抗旱澆地直補,12億元用于6個省份的600支抗旱服務隊伍購置抗旱澆灌設備和器材,2億元用于中央防汛抗旱物資儲備庫的抗旱物資儲備。
本報記者楊華云(記者楊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