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調控“組合拳”揮向農產品
隨著“國十六條”和各地各部門調控政策的相繼出臺,農產品價格應聲而落。201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穩定價格總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成為明年經濟工作第二大任務。剛剛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也提出,明年要運用多種調控手段,努力穩定農產品市場。“谷賤傷農,米貴傷民”,在農產品調控過程中,如何協調社會各群體的利益,如何保證農業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則不是單單通過平抑價格所能解決的。
大蒜、綠豆等農產品價格的異常波動從一開始便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國務院5月26日召開常務會議,對于少數不法經營者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囤積居奇、哄抬價格,導致局部市場供求失衡、價格異常波動的現象,指出要嚴厲打擊炒作農產品等違法違規行為。
7月份,隨著通脹壓力進一步顯現,國家發改委聯合商務部、農業部等多個部委密集出臺多個農產品市場調控新政。僅7月28日一天,就有三個與農產品相關的政府文件發布。
糧食方面,有關部門加強了對秋糧收購的監管,多主體收購推高糧價的情況將得到控制。國家糧食局副局長曾麗瑛11月9日表示,有關中央糧食企業要充分認識做好今年秋糧收購工作的重要意義,帶頭維護糧食市場穩定,確保秋糧收購工作平穩有序進行。因為涉嫌推高糧價,中儲糧公司的經營性業務被國務院叫停。
11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關于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提出了發展生產、保障供應,完善法制、加強監管,增加補貼、安定民生等16條措施,被稱為“國十六條”。
除了傳統的保障供應、增加補貼等措施,對資金的監管成為這一輪物價調控的重要內容。
11月19日,銀監會發出緊急通知,要求金融部門切實加大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信貸資金支持,重點支持漲幅較大的產品和影響價格穩定的環節,嚴肅查處信貸資金被挪用于農產品炒作、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違法違規行為。
證監會11月30日公布了貫徹落實“國十六條”的通知,要求各期貨交易所在原有基礎上大幅度提高所有品種的交易保證金,同時適度提高期貨品種的漲跌停板幅度;大幅提高所有期貨品種的日內回轉交易成本,遏制短線頻繁交易。
相關鏈接
糧安則天下安
12月22日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將穩定發展糧食生產作為明年“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稱要確保穩住糧食播種面積,努力提高單產,這彰顯了決策層對于糧食安全意義的深刻認識,對于指導明年糧食生產工作,意義重大。
“糧安則天下安”,糧食生產安全關乎一個國家的經濟可持續發展乃至政治穩定與國家安全。尤其是在當今全球糧食生產供應趨緊、“糧食危機”陰霾不散的形勢下,各國對于保障糧食安全更是不遺余力。
以美國為例,盡管其各領域現代化水平冠居全球,仍采取包括農業補貼、價格支持及耕地保護等行之有效的舉措保障生產者利益,促進糧食生產,進而實現其對本國糧食安全的保障。
作為傳統農業大國,中國當局對于糧食安全向來高度重視,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便曾說過:“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被歷屆中央高層多次引述。中央一號文件連續7年專屬“三農”,持續加大對“三農”投入力度,僅在2010年一年,中央便對“三農”投入8283億元人民幣。
須看到,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有其復雜性和艱巨性,在12月22日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便歷數出諸如國內外經濟形勢復雜多變、農產品價格異常波動、特大干旱、低溫寒潮、嚴重洪澇等自然災害多發頻發重發等2010年威脅糧食安全的因素,這些不僅讓國人意識到成績的得之不易,更要居安思危,對可能出現的各種威脅保持高度警惕,建立保障糧食安全的長效機制。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2011年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大興水利強基礎,狠抓生產保供給,力促增收惠民生,著眼統籌添活力。這一要求立足于國情,從加強農村防災減災能力、保障糧食供給、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做出了部署。這將給2011年的糧食生產安全加上幾道“保險鎖”,對于農村地區抗災減災、抑制通脹預期、農民增收意義重大。(白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