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漲價背后資本潛伏
雖然很難統計到底有多少“熱錢”流入了農產品市場,但從電子交易和期貨市場來看,熱錢推高農產品價格卻是有跡可尋。記者對農產品電子交易市場的調查發現,大量以前炒股票的人開始“炒蔬菜”,有的電子交易市場的主體不是從事農業生產經營企業,而是投機者,導致部分農產品價格劇烈波動。有期貨業內人士表示,9月份以來農產品以及一些掛牌交易的農產品期貨價格上漲明顯,與一段時間內流入市場的資金量比較大,導致市場過熱有較大關系。
國家發改委在7月份曾分析稱,綜合各方面因素判斷,如不發生突發事件和異常情況,下半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將在3%左右運行,10月份以后將有所回落。
事實情況卻是,從下半年開始,C P I不斷刷新,9月為3.6%,10月為4.8%,11月更是達到了5.1%。人們不禁要問,究竟發生了什么“突發事件和異常情況”?
刨根問底,不難看到漲價背后潛伏著的資本力量。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認為,與2004年和2007年物價上漲時相比,這次上漲不是因為供給短缺而引起的,而是流動性過剩引起的。
上半年,由于樓市嚴厲調控政策的出臺和股市低迷,人們猜測樓市和股市的資金會不會轉向農產品市場?下半年,全球流動性泛濫,特別是隨著美國實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這么多的錢又去往何方?
山東濟寧的一位大蒜投資者對記者說,據他了解到的情況,今年6月24日至29日的一周時間里,就有6.8億元資金涌入大蒜之鄉金鄉,導致每斤大蒜的價格每天上漲8毛錢。
在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一位來自山東金鄉的商戶5月份的時候告訴記者,金鄉囤蒜炒蒜的人有很多,有人去年賺了1000多萬元。他自己因為沒有那么多資金和用于儲藏的冷庫,所以才沒有囤積大蒜。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日前撰文指出,綠豆、大蒜等小品種,除了產量的波動,正越來越成為游資炒作的對象,致使它們越來越呈現出金融產品的屬性。
棉價的暴漲也被認為與游資的炒作不無關系。今年年初,新疆浙江商會估算至少有100億元的浙江民資撤離山西煤礦和國內房地產轉戰新疆棉花。下半年新疆棉花收獲季節,又有媒體報道稱,民間炒棉團攜大量資金涌入新疆棉花市場。
李國祥說,由于看漲農產品價格,現在的資本紛紛進入農業領域進行炒作,這很容易引起價格波動的放大。過去每年農產品的價格上漲一般要到9月份才表現出來,現在很多農產品漲價都提前了,這與資本的炒作有關系。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認為,目前農產品資本化取向較為嚴重,改變了以往單純的消費屬性。這種資本化的取向直接導致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有強烈的杠桿效應,價格上漲一點就會馬上引起暴漲,從而帶來市場的恐慌,使原本供求平衡的市場變得嚴重不平衡了。政府要高度重視大宗商品資本化時代里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的變異。
由于特大干旱導致小麥大幅減產,俄羅斯于8月5日宣布谷物出口禁令。作為全球小麥出口大國,俄羅斯的禁令立即在國際市場“一石激起千層浪”。全球最重要的農產品交易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小麥期價當日以漲停價報收,創下23個月以來的新高,并帶動玉米期價盤中一度觸及13個多月以來的高點。
從小麥到玉米,再到大豆,全球農產品奏響了“大牛市進行曲”。聯合國糧農組織政府間谷物工作組秘書長12月17日表示,全球食品價格正面臨空前的長期上漲局面,年底時可能創歷史新高。
法國興業銀行最新的分析認為,今年全球糧食不足問題需要兩個年度才可能穩定下來,農產品價格堅挺態勢可能持續到2012年。
陳錫文說,隨著某些農產品進口量增加、自給率下降,國際市場價格對這些產品的國內市場價格就具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力。近兩三年的情況已經證明,國際市場大豆和油料漲價,國內的油脂也只能跟著漲價;大豆漲價,豆餅就漲價;豆餅漲價,飼料就漲價;飼料漲價,肉禽蛋奶也都得跟著漲價。
今年以來,中國的糧食進口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并且十年來首次從美國大量進口玉米。中國海關數據統計顯示,2010年1至11月中國谷物及谷物粉進口量達到551萬噸,相比去年同期267萬噸的進口量,同比增長幅度達到106.3%。
美國谷物理事會日前表示,2011年中國的玉米進口量可能從今年的150萬噸增至740萬噸,創下歷史最高紀錄。事實上,2006年之前,國內玉米還能少量出口,但之后玉米進口量不斷增多,到2009年進口70萬噸,出口10萬噸,成為玉米凈進口國。
另外,在美國不斷推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背景下,國際資本的涌動,也推高了國內大宗農產品的價格。李國祥指出,國際資本在賭中國農產品價格會大漲,因而進入中國農產品市場進行炒作。國際資本要影響中國農產品的價格有兩個途徑,一是直接進入中國炒作,二是在國際市場上炒作中國將要大量采購的農產品,把價格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