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本報訊 (記者馬文婷)記者昨天從國家統計局獲悉,經國務院批準,我國明年將首次全面參與新一輪世界銀行組織的國際比較項目(ICP)活動,使得我國GDP可以通過購買力平價換算,與其他國家進行比較。中國國際比較項目部際協調小組已經成立,由國家統計局、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等10個部門參與。
ICP是一項全球性統計合作項目,主要目的是測算各種貨幣的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簡稱PPP),以便用PPP作為轉換系數,將各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轉換為用統一貨幣單位表示,從而比較和評價各國的實際經濟規模和結構。
2011年為全球新一輪ICP活動的調查基準年。從2011年1月開始,全球約180個國家和地區將同時開展ICP調查,整個活動預計于2013年年底結束。2011年開始的新一輪ICP項目主要有三個目標,其中之一是提高發展中國家的統計能力,特別是國民核算和價格統計能力,改善宏觀經濟數據的可比性。
1
何謂“以購買力平價換算GDP”?
測算GDP的另一種“匯率”
人大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告訴記者,世界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公布的各國GDP有兩種,一種是按照市場匯率計算出來的,另一種是按照購買力平價法,也叫國際比較項目法(ICP)計算出來的。
與比較某一國家不同時期價格水平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不同,購買力平價是比較某一時期兩個或多個國家的綜合價格水平,即兩種或多種貨幣在不同國家購買相同數量和質量的商品和服務時的價格比率。舉例來說,購買相同數量和質量的一籃子商品,在中國用了80元人民幣,在美國用了20美元,那么對于這籃子商品來說,人民幣對美元的購買力平價就是4∶1,也就是說,在這些商品上,4元人民幣的購買力相當于1美元。劉元春表示,購買力平價法可以當作購買力平價匯率來理解,但是這種理論匯率與實際匯率可能有很大的差距。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