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進入8月,富士康等一批過去主要布局東部沿海的企業在中西部的新廠陸續投產,匯集星星點點的新聞,分析來自安徽、重慶、新疆等地的數據,一個趨勢日漸清晰:東部地區許多產業正在加快向中西部轉移。
產業經歷一定周期,走向梯度轉移,這被經濟學家認為是產業發展的內在規律。改革開放之初,東部沿海地區也正是在承接國際產業轉移中邁上“第一級臺階”。
而今,新起點不僅屬于東部沿海,屬于中西部地區,也屬于整個中國。
最主要驅動因素還是成本倒逼
今年1月12日,國務院正式批復《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這是迄今全國唯一以產業轉移為主題的區域發展規劃。在這個區域中,僅今年上半年,利用安徽省外資金1000萬元以上項目就達9627個,投資總額15052.8億元,實際到位資金2068.0億元,同比增長61.1%。其中,主要投資項目來自長三角地區。
作為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從2007開始,重慶市吸引東部投資也明顯加快,尤其是2009年,全市實際利用東部地區資金1143億元,增長73%。當地一位負責人評價,重慶與沿海的互動合作從蓄能聚勢開始轉向跨越發展,而這些投資來源也集中于廣東、北京、上海、浙江四省市。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上一輪承接轉移所形成的產業格局面臨空前挑戰。實際上,在廣東等地,被冠以“騰籠換鳥”的省域內產業轉移已經進行了幾年,艱難轉型間體現了對區域發展的長遠謀劃。
放眼全國,更大范圍的產業轉移,還是源于那只看不見的手。
“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后,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成本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勢必影響到企業生產成本。把生產環節配置到成本更低的區位,就成為企業規避風險的必然選擇。”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一鳴說,從中國產業轉移的實際看,最主要驅動因素還是成本倒逼。
在安徽宿州,一座投資5.5個億的百麗鞋業已于6月9日正式開工投產。公司總經理劉瑞林說,在別的地方招工難,但這里人力有保證,由于報名量太大,原本800人的培訓現在拓展到了1300人。據測算,宿州綜合成本只是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60%。
而在新疆石河子等地,新轉移的產業則關注原料基地和新興市場。
幾年前,當地政府與頂新國際集團商談設廠事宜時,企業一位負責人說:“把廠子搬到石河子,產品就增加3500公里的運費。”而回答是:“如果你的產品銷往中亞,運費就減少了3500公里,同時我們還有符合你要求的面粉。”最終,頂新集團旗下“康師傅”方便面項目落戶石河子。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紡織行業。目前,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已成為中國西部最大的棉紡織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