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形勢靈活調整松緊力度
雖然未來多種長期存在的物價結構性上漲因素不可小覷,某些時段通脹壓力仍有可能卷土重來并突出顯現,因此有必要繼續運用多種政策手段加強對通脹預期的引導和管理。
熊鵬認為,總體而言,下半年貨幣政策操作手段仍應以公開市場操作等數量型工具為主,引導貨幣信貸合理增長,同時要根據形勢變化靈活調整松緊力度。在全球經濟“二次探底”可能性加大,中國經濟增速趨于平穩的格局下,近期加息的必要性也明顯下降。
有業內專家指出,下半年經濟依然存在變數,包括通脹、外貿以及上半年三大調控政策——房地產調控、地方融資平臺清理和節能減排等政策的效果。貨幣政策調控空間有限,來自物價方面的壓力還是很大。雖然上半年新增貸款4.6萬億元,流動性也有所收緊,但是銀信合作渠道釋放的流動性不容小覷。有研究表明,上半年銀信合作發行的產品規模高達1萬億元,這無疑成為企業貸款的又一隱性渠道。因此,下半年貨幣政策放松的可能性不大,而數量型調節要優于價格調節。
我國經濟總的來看是向宏觀調控的方向發展。下半年,經濟調控的主基調是保持政策穩定,核心是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三者之間的關系。溫家寶總理近日再次強調,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繼續實行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同時提高宏觀調控的水平,增強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
業內人士認為,作為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貨幣政策在下半年應在繼續保持適度寬松的同時,更多地以國內經濟形勢為參考依據,增強針對性和靈活性,以及時應對新形勢。潛在的過剩、通脹和泡沫風險不容忽視,這就需要貨幣政策以更加靈活的手段對市場進行有效調節,及時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好通脹預期的關系,對流動性、通脹預期等問題進行合理疏導。此外,貨幣政策還應加強與財政政策、產業政策、收入政策、就業政策等宏觀政策的協調配合。記者李倩 金融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