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下半年不容樂觀,下行壓力不可忽視,擺在各國面前的將可能是比次貸危機更漫長而痛苦的調整過程
今年以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機構都先后上調了對世界經濟增長的預測,顯示出世界經濟整體的強勁復蘇勢頭。
但是,歐洲債務危機陰云未散、國際資本市場動蕩加劇、全球經濟差異化復蘇及各國政策矛盾分化,仍是復蘇路上的“攔路虎”。
面對諸多障礙,當前的經濟復蘇是否可持續?接受《瞭望》新聞周刊專訪的多位專家認為,世界經濟下半年不容樂觀,下行壓力不可忽視,擺在世界各國面前的將可能是比次貸危機更漫長而痛苦的調整過程。
這些專家認為,經濟是否會二次下行并不是當前最值得關注的問題,世界經濟如何另辟蹊徑,在大動蕩、大變化和大發展的背景下合理調整,實現更平衡、持續和健康的發展才是更迫切需要關注的。
難以持續的增長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茉楠指出,世界經濟復蘇的動力主要來自于大規模財政刺激,但是這種廉價流動性推動下的復蘇的可持續性令人懷疑。
她在接受本刊記者訪問時說,由于內生動力不足,僅靠貨幣投放支持,世界經濟面臨回調壓力。
張茉楠說,歐債危機和美國的經濟狀況,已經令人對未來經濟復蘇的可持續性產生擔憂和懷疑,近期全球資本市場的動蕩就表明了這種擔憂。
對此,她進一步分析說,陷入債務危機的歐洲其首要問題是財政緊縮,面對歐元的存亡,不得不犧牲經濟復蘇步伐來保證對歐元的信心和政府信用,由于面臨政府和金融機構去杠桿化的雙重壓力,歐洲經濟不可避免地將加速下行。
她分析說,美國則面臨金融重建的問題,新增風險甚至比歐洲更大,美國的高赤字也預示其自身經濟增長的不可持續性,同時,由于美國也大量持有歐洲債務,歐債危機可能對美產生新一輪沖擊。
在張茉楠看來,美歐經濟下行將意味著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外需不樂觀,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差異化復蘇,彼此政策矛盾分化難以協同,這會給新興市場經濟體帶來壓力,包括貿易保護、資產泡沫和通貨膨脹等風險。
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認為,世行分析了近期世界經濟面臨的兩種可能性:最好的情形是希臘債務危機得到控制,全球金融市場穩定;最糟糕的情形是,一些高收入國家的債務危機傳導到發展中國家,對全球發展造成新一輪沖擊。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所所長陳鳳英認為,今年世界經濟復蘇態勢是前高后低,上半年復蘇強勁,超過預期,一季度高反彈,達到5%的增長,二季度已經開始有所下降,增速為4.6%。
她預計,下半年增速會減緩回落,但仍會有3.5%~4.5%的增長,今年全年世界經濟的增長則可能達到4%。
7月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上調了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將2010全球GDP增速預估從4.2%提高至4.6%。
IMF指出,此舉反映了上半年優于預期的經濟成長,但該組織同時警告說,全球經濟面臨的風險已顯著上升,從短期來看,主要風險是主權債務危機導致的金融市場壓力劇增、活力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