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網站數據顯示,十一長假一周后,家電以舊換新銷售額再增10億元,達到40.49億元,9個試點省市的新家電銷量突破了100萬臺,所有試點省市已回收舊電器1380308臺,可謂成效顯著。但記者調查發現,消費者對以舊換新的過程感到有些麻煩,而一些不法分子也在鉆政策的空子。
領取補貼不容易
“為了省200多元錢,我跑了4趟。”消費者周女士日前向記者抱怨。國慶促銷力度大,又有以舊換新的政策,她打算把家里用了快10年的洗衣機換了,可沒想到手續竟然這樣繁瑣。
周女士告訴記者,她選中的是一臺外資品牌洗衣機。促銷員說節日促銷優惠500元,加上以舊換新享受10%的補貼(200多元)和85元的收舊費用,一共能省下800多元。可她交費時才發現,促銷員給她開的票只比原價優惠了500元。促銷員解釋說,10%的補貼和收舊費用都不能現場領取,得等周女士交售了舊電器、辦理了以舊換新憑證后再到收款臺去領。
果然,周女士付款后新洗衣機第二天就送到了,還把舊產品給拉走了,可周女士沒想到的是,送貨人員并沒有給她舊洗衣機的折舊費,而是給了她一個舊機回收憑證,并告訴她憑此證明和身份證復印件到店里領取折舊費和以舊換新憑證。
再次來到賣場,周女士拿到了一張以舊換新領取補貼須知,上面清楚地寫著咨詢電話和消費者需要準備的各種證件,但又特別注明半個月后才可以領取。
半個月后,周女士按照須知的要求一一準備好各種證件興沖沖地去領取補貼。沒想到她的所有材料都被退了回來,因為缺少新機器的機身序列號。這對周女士來說可是個新名詞,經詢問才知道,所謂的機身序列號就標注在洗衣機機身背后的條形碼上。無奈,周女士跑回家,搬開洗衣機,抄下序列號,第四次來到賣場,終于拿到了10%的國家補貼。
記者在家電賣場調查時正好看到一位70多歲的老人在為以舊換新的手續問題與賣場工作人員發生爭執。老人說,為了省錢多跑幾趟商場倒沒什么,反正自己在家也沒事,可是領補貼需要機身序列號怎么就沒有人提醒,現在新機器已經安裝好了,想看到背面就得搬動,家里只有他們老兩口,怎么搬得動。
曲線換新有貓膩
以舊換新政策規定,不論回收的舊家電新舊程度如何,均以廢品論價。事實上,自從政策出臺以后,就有不少消費者抱怨舊家電回收價格太低,尤其是對于一些還可以使用的產品。對此,商務部商貿服務司標準規范處處長李嘉健解釋說,國家政策規定以舊換新回收的舊家電必須交給中標拆解企業強制報廢,不得進入二手市場流通,而報廢的利潤肯定少于進入二手市場流通的利潤,所以相應的回收價格也就略低,消費者可以自由選擇處理舊家電的辦法。
記者調查發現,由于看中了換新時10%的價格補貼,加上目前二手市場的舊電器回收價格并不算高,所以不少消費者最終還是選擇了以舊換新。而這也給一些不規矩的回收企業以可乘之機。
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回收來的舊電器還有不少是有利用價值的,一些不守規矩的回收企業就用一些破得不能再用的舊電器將這部分產品掉包,換出的產品到二手市場上轉手就以較高的價格出售,如果翻新一下,獲得的利潤更高。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認為,企業這樣做不但損害了國家的利益,也讓消費者吃了啞巴虧。因為以舊換新政策不僅僅是為了給消費者更新家電提供便利、拉動新家電的銷售,還有節能減排的長遠考慮。回收的舊家電不按規定拆解處理,就會繼續造成環境污染。
有專家向記者介紹說,在國外,廢舊電器回收后并不都進入拆解程序。比如為提高再生利用率,德國環保組織DUH與移動通訊業合作開展了“綠色電子”回收行動,用戶可在DUH網站免費訂購“手機回收郵袋”,幾天后,該郵袋寄達用戶手中,用戶將舊手機裝入后免費郵寄至DUH收集點,約80%的舊手機功能正常,繼續投入使用,其余的進入拆解和處理程序。因此,該專家認為,回收電器全部拆解處理并不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