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經濟發展速度相對緩慢,與沿海地區差距還在不斷拉大
1999~2007年,西北五省區GDP增長速度與東部基本持平。但由于東部經濟總量大,西北與東部增長速度相當就意味著西北與東部的絕對差距越來越大。很明顯,這種不平衡的增長格局,將導致全國經濟總量進一步向東南沿海發達地區集中。1999年西北五省區的GDP占全國的比重為4.7%,2007年為5.27%,僅增長了0.57個百分點。在人均GDP差距方面,西北五省區與東部地區的差距越來越大。2007年,西北與東部地區人均GDP相對差距為21131元,與全國平均水平相差5109元,分別比1999年擴大了13285元和2306元。
(二)西北地區十年“大開發大發展”的經驗與反思
西北五省區在“大開發”的十年中取得了驕人成績,但也存在不少問題。面對成績和問題,西北五省區積累了不少發展經驗,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經濟發展要有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時還要有配套的制度作保障,保證政策的正確施行。此外,政府還要很好地理解和運用政策。②政府職能必須轉變,政府要減少對市場的直接干預,減少對企業決策管理的干預。政府要從管理型政府轉向服務型政府,為企業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③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要注意生態環境保護,搞好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退耕還草等工程建設,建立經濟可持續發展機制。④加快西北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是西北地區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物質前提。⑤重視“三農”問題,防止貧困絕對化。
三、新形勢下西北區域發展的未來展望
西北地區發展仍面臨嚴峻的挑戰,實施西部大開發在資金投入、人才開發、法制保障等方面的長效機制還不完善。西部地區與其他地區特別是發達地區發展的差距還在擴大。基礎設施建設依然滯后,生態環境建設任務十分繁重,自我發展能力特別是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三農”問題和城鄉就業矛盾尤為突出,扶貧開發工作十分艱巨,人才不足和人才流失現象嚴重,國有企業改革滯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緩慢,發展觀念和體制機制還不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因此,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統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要求,采取更有力的措施,進一步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
(一)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 1.構建快捷的交通網絡抓住和用好當前難得的歷史機遇,加快西北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在兩三年或稍長時間內建成一批重點項目,使西北地區的基礎設施有較大改觀。在鐵路運輸上,形成以西安、蘭州、烏魯木齊為樞紐,新亞歐大陸橋為主干,通向華北、西南、中亞的網絡。陜西省計劃在2008~2015年投資2600億元建設4500公里鐵路。基本形成“兩縱五橫八輻射”城際骨架鐵路網。
2008年12月4日,甘肅天水至平涼鐵路開工建設,天平鐵路建成后,將形成縱貫甘肅東南部區域、輻射周邊經濟產業帶的地區鐵路干線,構成隴東、寧夏及內蒙古部分地區與天水、隴南以南,蘭州以東地區的便捷通道。今后一個時期,蘭州鐵路局將根據運量增長情況,適時建設西安—蘭州客運專線、蘭州—西寧—烏魯木齊增建第二雙線、包蘭增建二線、寶中增建二線,新建敦煌—格爾木線。 2.加快完善水利、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堅持把解決西北地區水資源問題作為西部大開發的重要任務。全面規劃,統籌兼顧,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水資源綜合開發與合理利用。下大力氣搞好西北地區已經開工和將要開工的一系列水利工程建設。以國家電網整體發展戰略為統領,加快建設西北“三型”堅強送端電網,實現2010年新疆、西藏與西北主網聯網運行建設目標,加快推動西北電力大規模外送。
(二)繼續推進生態保護重大工程項目建設穩步推進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水土流失治理等重大工程建設,重點規劃和分步實施甘南黃河水源補給區、青海湖周邊地區等重點區域的生態保護和治理工程。廣泛深入開展環境保護教育,提高公民環保意識,充分運用宣傳、教育、培訓等多種手段,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的環境意識;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積極推行綠色消費,鼓勵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建立環境友好型經濟。
堅持生態建設與生態保護并舉、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并重、城鄉生態保護并抓的指導原則,全面推進生態功能保護區、資源開發區、自然保護區、生態示范區的生態保護。對重點資源開發區的各類自然資源的開發,必須依法進行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和生態價值評估,重大開發利用決策及其工程要進行生態安全戰略評估,積極推廣綠色GDP核算體系,努力促進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雙贏”目標。
(三)實現教育、衛生事業穩步發展要加大教育發展投入力度。第一,加大教育部門的行政改革力度,增加教育投資,通過改革提高教育投資效率,將有限的資金更多地投入到教學中。加快推動西北地區農村寄宿制學校工程和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建設,在政府的投資中列出校舍建設、教學設備的配置、師資培訓及民族教育專項基金等。第二,加強少數民族的基礎教育,改善整體人力資源。第三,改進人才激勵政策,吸引人才支援西北經濟建設。加大高等教育改革力度,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第四,強化醫療衛生體系和救治體系建設,加快新型合作醫療試點的推廣,切實保證和加大中央及地方財政補貼的力度和范圍;合理配置醫療衛生資源結構,控制醫療費用增長速度,增加政府財政補助,提高人口身體健康水平。
(四)積極培育和壯大特色優勢產業依托西部當地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加快油氣、煤炭、水電等能源開發,重要礦產開發及加工,特色農牧業及加工,特色旅游及文化產業等特色優勢產業的培育壯大。研究建立促進西部特色優勢產業做大做強的利益合理分配機制,適當提高油氣等重要能源的就地加工增值比重。加快建設一批棉花、糖料、煙草、蔬菜、果品、花卉、茶葉、中藥等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促進包裝、存儲、保鮮、運輸、分撥、配送、標準、信息等配套服務體系建設。合理開發和保護西部地區特色旅游資源,積極打造海內外知名的旅游熱線、重點旅游區和旅游景點,促進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的旅游文化產業加快發展。利用西北地區豐富的礦產資源,和東部地區的石化企業進行聯合經營,發展資源密集型企業,集開采、深加工、消費為一體,超常規、高強度地推進城市化,吸納貧困地區的人口進城當工人,這既可以加快西北農民脫貧致富的步伐,又可以保護生態環境。利用西北地區豐富的光熱、風能、石油、煤炭、天然氣等資源搞好生態城市建設。依托西北地區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科技為基礎,發展生態農業,大面積推廣農業科技。大力發展旅游業。以服務業為龍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摘自《中國西部經濟發展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