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擴張神話:
4年增長1000倍以上
由此也一路推動了多晶硅的產能過剩。據統計,我國多晶硅產量2005年僅有60噸,2006年也只有287噸,2007年為1156噸,但2008年狂飆到4000噸以上。盡管產能上升迅速,但在下游的瘋狂投資拉動下,多晶硅依然是我國光伏產業的一大瓶頸,眾多下游企業“等米下鍋”。
為解決上游原料短缺的問題,在國家政策支持下,科技部等政府部門引導國內具備相應技術基礎的洛陽中硅等企業,圍繞多晶硅生產各環節的重大技術難題,實施重點攻關,取得了系列攻關成果,擁有了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打破了國外長期的技術封鎖。
但國內這樣的企業畢竟少之又少,而且仍然存在一些技術難題需要克服。不過,過去的幾年里,受多晶硅的暴利誘惑,中國企業仍然掀起了一股多晶硅投資的狂潮。即使在技術和人才都不完備的情況下,國內一些企業也敢于投資建設萬噸級的多晶硅項目。
據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國內的四川、河南、江蘇、浙江等20多個省有近50家公司正建設、擴建和籌建多晶硅生產線,總建設規模逾10萬噸,是2005年全國產量60噸的1000多倍,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倘若這些產能全部實現,相當于全球多晶硅年需求量的兩倍。
在多晶硅生產大省四川,2007年的產量僅700噸左右,去年突破2000噸,僅在樂山、雅安兩地,今年已建和在建的多晶硅產能已超過5000噸。與此同時,投資27億元的天威四川硅業3000噸/年多晶硅等項目還在不斷上馬。預計到2010年,總產能將達到31750噸。
產能形成之際的價格暴跌
今年,中國多晶硅投資熱形成的產能剛形成規模化生產,價格泡沫隨即破滅。
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因歐洲各國尤其是西班牙在太陽能領域的政策發生重大轉變,引起全球光伏市場急劇萎縮,中國光伏企業從歐洲接到的訂單銳減,普遍陷入困境,大部分企業歇業停產,多晶硅價格也迅速下滑。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多晶硅企業生產成本平均約每公斤70美元,沒有達到規模化生產、未采用閉環式生產的企業成本更是在100美元左右,而國外大廠每公斤成本平均在30美元左右。
目前,多晶硅行情已結束暴利行情,現貨市場價格理性回落到70美元/公斤,逼近國內生產企業的成本。四川省一些多晶硅企業因成本高企、需求不足而出現了間歇性停產。業內專家認為,這是盲目擴張、產能嚴重過剩后遺癥的逐漸顯現。四川多晶硅產業現狀是國內多晶硅產業的縮影,間歇性停產或許只是新一輪風暴的開始。
而且,受前期暴利驅使,國內企業在沒有真正掌握核心技術的情況下便一哄而上,而暴利行情也可掩蓋技術落后、成本偏高的不足,但眼下,缺乏核心技術的企業正面臨“生存還是滅亡”的嚴峻考驗。
長期關注中國光伏產業的北京潤誠利實投資顧問公司總裁劉華告訴《瞭望》新聞周刊,國外廠家的技術和成本優勢,使多晶硅價格還有繼續下探的空間,“在這種趨勢下,國內多晶硅生產企業壓力會越來越大,加之很多項目都是近一兩年蜂擁上馬,隨著產能逐步釋放,并遭遇國外廠家擴產,在低價持續甚至繼續下跌的情況下,與國外廠商相比基本沒有競爭力的國內多晶硅企業,在更慘烈的國際競爭中,結果可想而知。”
據劉華等多位投資專家預計,進退兩難的國內多晶硅企業,千億投資至少一半或將打“水漂”,“50多家企業中,最后能存活的也就3~7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