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吃香,大豆命運迥異
雖然國家“虧損”賣糧,但實際效果卻截然不同。多位接受CBN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大豆的拍賣底價太高,對油脂加工企業吸引力不大。
黑龍江龍江福糧油公司總經理宋勝斌說:“大豆加工后有兩大產品,一個是豆油,一個是豆粕,現在四級豆油的價格是每噸6700元,豆粕的價格是每噸3200元左右,以此計算,我們收購大豆的價格必須壓到每噸3500元才能保本,國家收儲大豆的拍賣底價是3750元,差距太大,我們不會去參加競拍。”
與進口大豆相比,收儲大豆每噸3750元的價格也沒有優勢。黑龍江大豆協會產業發展部負責人王小語介紹:“進口大豆這幾天的港口分銷價格是每噸3700元~3800元,由于進口大豆出油率比國產大豆高出兩個百分點左右,所以進口大豆的價格一般比國產大豆高出100元~200元,也就是說國產大豆的價格要在3500元~3600之間才有競爭力,此次定價有點高。”
黑龍江吉慶豆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恩利坦承:“每噸3750的價格我是不會去買的,沒有幾家油廠可以接受這個價格。”
中華油脂網信息主編郭清保表達了相反的看法:“黑龍江油廠的大豆收購價雖然每噸只有3400元~3500元,但實際成交價在每噸3600元左右,而且質量比較差,國家收儲大豆的質量要好得多,每噸多出一點錢還是合理的,所以競價銷售應該能夠順利進行,不會出現流拍的情況。”
下周開始的收儲大豆競價銷售對所有企業開放,外資企業也可以參與競拍,郭清保為此表示憂慮:“外資企業收購國產大豆對有關部門來說并不是壞事,庫存的大豆銷售出去了,資金得到回籠,但是如果外資企業掌握了大量的國產大豆,會進一步控制中國的大豆產業。”
對于這樣的質疑,益海嘉里投資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穆彥魁說:“國家收儲的700多萬噸大豆主要存放在東北的糧庫里,我們離東北最近的大豆加工廠在河北秦皇島,每年大豆加工產能只有幾十萬噸,怎么可能買下幾百萬噸大豆?何況把東北的大豆拉到關內,每噸的運費也要上百元,并不劃算。”
與大豆競價銷售可能面臨流拍的窘狀不同,玉米以拍賣底價銷售要容易得多,甚至可能溢價銷售。張智先說:“玉米每噸1550元的銷售底價市場接受起來不難,現在黃淮地區玉米的收購價格已經達到每斤0.86元,山東有些地方的價格上漲到每斤0.90元,合每噸1800元,只要參與的企業足夠多,玉米競價銷售的價格有可能超過每噸155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