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國內商家囤積居奇催生“瘋狂的石頭”
鐵礦石談判為什么會出現這樣混亂的局面,是誰在大量買進國際巨頭的現貨鐵礦石,為了進一步了解進口鐵礦石的流向,記者來到了唐山曹妃甸實業港務有限公司的商務部。在這里,我們見到了一份關于進口鐵礦石任務完成情況的統計報表。部長單春鵬告訴記者,主要的買家是唐鋼、國豐、津西、首鋼、中聯或者也叫榮程。
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1至5月,在從曹妃甸進口鐵礦石的買家當中,國有鋼鐵企業只有唐鋼和首鋼兩家,而這兩家企業進口的鐵礦石只占到港口總量的12%,在剩余近90%份額中,民營鋼鐵企業成為鐵礦石進口的大戶。
同樣是在青島港,我們也看到了這樣的畫面,從畫面中不難看出,鐵礦石卸載的繁忙程度。
港口工作人員:“每天都保證四條五條大礦船在這卸,但仍然是卸不完。”
據統計,今年前5個月,我國已經累計進口鐵礦石超過2億噸,鐵礦石庫存更是遠遠超過1億噸,高出正常庫存量的3倍。在全球鋼市慘淡聲中,我國的鐵礦石進口卻依然大增。那么為什么我國的鐵礦石需求量在市場需求嚴重下降的時候還能保持這么大的需求量呢?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羅冰生:“主要的原因是 大中型鋼鐵企業減產的同時,而地方中小企業在大幅度的增產。”
在中鋼協與國際礦業巨頭的價格談判正處于僵持階段的時候,中小鋼鐵企業卻通過現貨市場大量購買鐵礦石,加緊開工生產,搶占市場。而經過一個月的調查,中鋼協認為,這還只是造成我國鐵礦石進口激增的一個因素,更主要的原因來自于囤積居奇的國內鐵礦石貿易商。
中鋼協秘書長單尚華:“今年的貿易商比去年同期大約增長了20%,就是它的進口量比去年大約增長了20%,增長了大約3900萬噸,也可以說目前礦石之所以積壓,就是我們貿易商超量進口。”
單尚華告訴記者,一些貿易商認為今年鐵礦石談判不會取得太大的降幅,鐵礦石價格還要上漲,因此囤貨待價而沽,這就造成鐵礦石進口量的大量增加。
目前我國具備鐵礦石進口資質的企業共有112家,其中鋼鐵生產企業70家,鐵礦石貿易商42家。只有具備鐵礦石進口資質的企業,才有可能享受到進口鐵礦石的長期協議價格。而根據我國鐵礦石進口代理制實施方案的規定,為沒有鐵礦石進口資質的企業代理進口的,轉賣企業只能收取3%至5%的代理費,不允許隨意賺取差價。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關于代理費的規定卻成了一紙空文。
唐山建龍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濤: “實際上國家倒是有政策,執行的不好嘛,你比如說這個代理制,你就加個3%大家都能享受,大家都能心平氣和,這個東西我認為,關鍵是現在有了這個進口權力這些企業或者是拿到長協礦,然后他按照現貨市場價格再賣給我們,也是有很多問題。”
徐濤給記者算了一筆賬,2008年7月,當時的進口長協礦價格約為每噸700-800元,但沒有鐵礦石進口資質的唐山建龍公司卻享受不到這個價格,他們最終從鐵礦石貿易商手中買進的價格竟然高達每噸1400元,加價幅度接近100%。
徐濤:“這些有長協的就掙大錢了,沒有長協的你只有吞下這個苦果了,你只有去買高價的礦”。
徐濤的這一說法,記者在另一家民營鋼鐵企業——唐山寶業集團也得到了證實。
寶業集團鐵礦石進口業務的負責人劉增林告訴記者,盡管自己的企業每年有300萬噸長協礦的進口資質,但公司每年鐵礦石的需求量卻有1500萬噸,剩下1200萬噸的鐵礦石缺口只能靠從現貨市場上的貿易商手里購買。
劉增林:“應該說鋼鐵企業是(鐵礦石)最終使用單位,實際貿易公司它不然,它買回來它也不使,它價格來講,它只能空間越大越好,它并不考慮到下游的企業的成本能不能接受,只要你需要,空間越大越好,那么說空間一大,下游的企業從它手里買去,它會大膽的去更高的去采這些大批量的國外礦進來,這就是惡性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