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首 頁 要聞 圖片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數據庫/周刊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商務部出臺六項政策措施搞活流通擴大消費 肯定消費券推進作用 -溫家寶:旱區要把抗旱救災作為重中之重 空軍在豫皖實施飛機降雨 -中國6年來首次出現宏觀經濟偏冷情況 1月CPI與PPI明日同時公布 -全球銀行市值排行榜:工建中排名前三 證券業協會整肅詢價市場 -中馬央行簽署貨幣互換協議 多地現"TJ38"假鈔 仿真度似"HD90" -專家建議北京上海出臺購房落戶政策 大城市房價降幅可能超15% -鐵道部要求火車站公示車票剩余量 各省分批次取消二級公路收費 -中國海軍已成功護航46艘船舶 被海盜劫持"天裕8號"漁船安全獲救 -"211"大學遍及31省區 北京擬調高考特長生政策 個人項目不加分 -中國擬管控金融國企高管薪酬 280萬元封頂
首頁>>貿易發展
海關總署接連預警外資進糧食領域 評:兩關鍵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9 年 02 月 09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凡是大型現代化糧食加工企業出現的地方,由于收購價格高的原因,農民們都樂于與糧商簽訂產銷合同。糧產提高了,種糧效益提高了,世代耕田無出路的問題才能最終得到解決。

及時收購糧食對于保護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至關重要。從這個角度而言,糧食加工行業引進外資是利民利國而不是害國害民外資進入中國糧食領域是近年來時評的關注熱點之一,一些觀點之尖銳令人側目。比如,2月5日有網評云:“外資企業對中國糧食領域的滲透和控制力度在與日俱增,對我國糧食安全構成越來越大的隱患和威脅。外企并不滿足于已壟斷中國的食用油領域,它們還要全面控制我國的糧食收購、加工和銷售的定價權,意圖從根本上卡住13億中國人的脖子。”

應該說網評源于近日海關總署接連發出的預警,對外資企業在我國糧食領域的控制力表示深度憂慮。在報告中,海關總署稱,新加坡豐益國際斥巨資試圖壟斷國內非轉基因大豆的問題,非常值得各界關注。應該說,出于對問題的探討,出于對國家利益、公眾利益的關注,出發點應予以肯定。但是,把外資說成是對中國糧食領域的威脅,筆者就不敢茍同。

外資在中國糧食行業的分量有多大,是分析外資能否構成威脅的前提。據海關統計,去年前11個月我國共出口糧食(包括谷物及谷物粉、豆類、淀粉塊莖及薯類)349.3萬噸,價值19.5億美元,分別比前年同期下降67.5%和29.2%。共出口稻谷和大米93.1萬噸,下降18.9%。出口豆類135.2萬噸,增長19.6%。去年前11個月我國共進口大豆3414萬噸,同比增長22.4%。這說明中國糧食進出口總量是下降的,只有大豆出口增長19.6%。再點擊媒體,似乎未見到國家權威機構公布外資進入中國糧食系統的完整數據。相關媒體只是提到兩個數字及情況:一是我國最大的93家大豆壓榨煉油廠中,約90%都已經被外資控制,控制產能達85%。這只能說明大豆的控制情況,未涉及糧食經營狀況;二是美國和新加坡合資的益海集團,在國內直接控股的糧油加工廠和貿易公司已達18家,工廠遍及12個省市。即使人們傳說“益海”日處理小麥1萬噸,但2008年中國小麥產量超過1億噸,“益海”也只占3%。可見,稱外資控制中國糧油加工行業是言過其實。

外資進入中國糧食行業是好還是壞,理論家與實踐家的看法就大相徑庭。就以“益海”為例,“益海”進入中國后,人們發現,它帶來國外先進的技術新設備、新工藝,也帶來研發隊伍。河北一位市長對媒體稱,“益海”從2007年開始在石家莊向周邊農民推廣優質麥,優質麥的價格每噸比普通麥高150-160元,而產量也是一樣。顯然,“益海”的引進有利于提高農民耕種的效益。

同樣的道理,人們知道,在上世紀60年代初史稱“三年困難時期”,中國并沒有一分外資進入糧食生產加工領域,也沒有一寸耕地被占,糧食奇缺堪稱空前絕后,億萬人民仍然挨肚餓,這又說明,把糧食安全歸咎外資進入毫無道理。

誠然,筆者不贊成糧食安全歸咎于外資威脅,卻不是否定糧食有個安全的問題。事實上,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都有個糧食安全問題,都必須用心進行應對。那么,在中國,糧食安全的隱患在哪里?依筆者看,關鍵有兩點。

一是確保糧食種植面積。講糧食安全,離不開耕地面積。或許由此,國務院下達了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事實上,從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各地開發區的大量涌現,蠶食耕地現象不斷冒頭。因此,把住18億畝這個紅線才是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當某些經濟學家質疑18億畝耕地的聲音一出,遭到網上一片反對就不是沒有理由。

另一點是,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記得,在2005年耕地面積逐年下降時,國家發改委綜合司司長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最近幾年中國糧食播種面積連的下降,2004年是14.91億畝,有4億畝未用來種糧。為何有4億畝耕地閑置或改種其他作物?盡管有多種原因,但種糧效益低下卻是不爭的事實。因此,提高種糧效益,使農民種糧有奔頭才能激發億萬農民種糧積極性,才能最終解決糧食安全問題。在這方面,國務院近年連年出臺扶農扶糧優惠政策起了政府指導作用。但是,大型先進外資糧食加工企業的引進,確實起到了市場引導作用。人們看到,凡是大型現代化糧食加工企業出現的地方,由于收購價格高的原因,農民們都樂于與糧商簽訂產銷合同。糧產提高了,種糧效益提高了,世代耕田無出路的問題才能最終得到解決。其實,糧食生產不同于機械生產。前者,保存期很明顯。一旦糧食收獲后不及時處理,就難免出現谷賤傷農。

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曾幾度出現這種狀況。因此,及時收購糧食對于保護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至關重要。從這個角度而言,糧食加工行業引進外資是利民利國而不是害國害民。

為何一些輿論把糧食安全歸咎于外資?人們知道,從2008年開始,WTO關于外資企業進入中國糧食流通紅線的過渡期結束,外資可以名正言順地在中國從事糧食收購、銷售、儲存、運輸、加工、進出口等經營活動。一些人們擔心由此一來,可能會對國內傳統的糧食企業造成威脅,也就是本文前所述經營競爭的威脅。解決這個問題,只能是靠各地方傳統的糧企奮發圖強,走改革創新的路子,通過增強實力,提高服務質量來吸引農民占領地盤,而不是一味地靠傳統的打、卡、壓的手法,也就是因應中共十七大強調的毫不動搖推進改革思路。概言之,中國糧食要保護,但不是靠提高警惕外資來保護,而是靠深化改革、運用市場機制和政府宏觀調控“兩手都要硬”來保護。

來源: 中華工商時報

相關文章:
北方干旱拷問中國糧食安全及對氣候變化考驗
國家糧食局印發2009年糧食流通監督檢查工作要點
中央一號文件鼓勵省管縣 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摘要
UN糧食會議探討10億人饑餓問題 發展中國家面臨糧食安全挑戰
世行表示發展中國家依然面臨糧食安全挑戰
聯合國糧食安全高級別會議開幕 探討10億人饑餓問題
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
2008全年糧食總產量52850萬噸 較去年增長5.4%
圖片新聞:
輕工業振興規劃有望兩會前后出臺 重點關注食品家電
人保部:春節后逾2000萬農民工失業 擬招工企業少兩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