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發布的11月份進出口商品貿易數據顯示,11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898.9億美元,同比下降9%。其中出口1149.9億美元,下降2.2%,增速比上年同期減緩24個百分點,這是自2001年6月以來中國出口首次較上年同期下降。此數據一經公布,就在國內外激起了強烈反響。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外需不振是導致進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的出口繁榮就此終結。
外需已跌至冰點
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大都表示,雖然預計到11月份進出口增速會放緩,卻沒想到會大幅跌落到負數區間。
有專家表示,去年11月份進出口額的相對高位,是今年11月進出口同比呈現負增長的因素之一。去年11月,我國進出口增速分別為25.3%、22.8%。
“這并不是出口大幅下滑到負增長的主要原因,真正反映出來的是外需已跌至冰點。”國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員閆敏告訴本報記者。
另一組數據也佐證了她的觀點。11月份我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4.6億噸,同比增長0.5%,增幅降至近十年來最低。被看作是外貿出口晴雨表的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在傳統圣誕貨物出貨旺季增長乏力,11月份僅完成1060萬標箱,同比增長6%,增幅同比下降了6.7個百分點,環比回落了4個百分點。
11月份的貿易順差創新高,并不是樂觀因素,只不過是進口下降幅度大大高于出口造成的。
貿易總量下降,對外經濟活動萎縮,外貿企業的壓力也在加大。“公司近月出口量變化不大,但歐美市場的出口額已經下滑10%-20%。”北京創世明天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盧明對本報記者說,金融危機對中高端產品沖擊明顯,低檔玩具受影響有限。
“外需不振是最主要的原因”,對外經貿大學WTO中心主任張漢林和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都持此觀點。
左曉蕾表示,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全世界對經濟增長的預期都在下降,國際上對中國出口的產品尤其是鋼鐵等工業制造品已經沒有那么大的需求了。另一方面,出口下降,就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原材料來擴大生產了,進口也就跟著下降了。
中國的出口繁榮并未告終
據了解,2000年至2007年間,除了2001年、2002年外,其余6年中國出口增幅均在25%以上,2003、2004兩年在35%左右。11月份數據出來后,有海外媒體斷言,中國出口貿易已經走向衰落。
張漢林否認了這一觀點:“在全球的產業分工中,中國的外貿出口還是會具有一定競爭力的。”他認為,明年上半年進出口形勢仍不樂觀,不過下半年應該會慢慢恢復。”
“假如剔除價格、變相資本流動等可能扭曲海關統計數據的因素,11月份的中國出口果真同比減少了嗎?答案是未必!”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梅新育對本報記者說。
梅新育表示,由于美國是中國第二大出口市場,中國則是美國第二大進口來源地,美國進口價格的變動也可以折射出中國出口價格的走向。
根據美國勞工部統計,2008年7月份,美國進口價格指數創最大年漲幅。而到8月份,美國進口價格指數就從上漲轉為下降,創出自2002年以來最大年跌幅,其中原油價格大跌29%,進出口價格月指標足足倒退20年。
“第二項扭曲因素是通過貿易渠道的變相資本流動。”梅新育表示,高報出口,構成變相資本內流;低報出口,構成資本外逃。去年直至今年年初,我國經歷了較大規模的變相資本內流;在當前的危機中,出于彌補虧空和在去杠桿化浪潮中償還到期債務兩項動機,海外機構投資者正普遍從新興市場變現抽回投資,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基本特點也加劇了他們開展上述操作的動機,資本外逃正在發生。■本報記者 胡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