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投資先行一步
其實,在4萬億擴大內需的投資措施沒有公布之前,中央政府核準包括鐵路、公路及機場等一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消息已經公開。
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日前介紹說,截至目前,國務院批復的鐵路投資額已經達到兩萬億元,其中在建項目的投資規模超過了1.2萬億元。
按照2006年通過的《鐵路十一五規劃》顯示,到2010年主要目標為:建設新線17000公里,其中客運專線7000公里,建設既有線復線8000公里,既有線電氣化改造15000公里。十一五期間的鐵路投資規模為1.25萬億。
而如今,鐵路投資規模被進一步擴大。鐵道部發展計劃司司長楊忠民介紹說,今年后兩個月,有34個準備充分的鐵路建設項目有可能被批復,規模達3800億元。而明年計劃完成投資達到6000億元。另外,明年還準備新開工項目約70個,投資規模約1萬億元。
“最近幾年,是中國鐵路歷史上發展最快的時期。今后三年鐵路計劃投資規模將超過3.5萬億元。”楊忠民表示,“根據我們的初步測算,明年計劃完成的6000億元基建投資規模,可以創造600萬個就業崗位,需要鋼材2000萬噸、水泥1.2億噸,估計對GDP的拉動可以達到1.5個百分點。”
關于投資鐵路建設的收益,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沈家文博士向記者算了一筆帳,每投資鐵路1000億元,對鋼材、水泥等原材料需求可產生約380億元,對制造業的需求約200億元。
“目前我國鋼鐵、水泥等行業因出口受阻,產能也出現過剩。鐵路建設投資對于這些行業,都將產生巨大的刺激作用;甚至還將對沿線以及周邊地區的一系列產業具有長遠的帶動作用。中央政府所作出的提升鐵路建設投資的決策,是順應時勢的一個重要決策。”沈家文博士說。
其實,鐵路投資只是我國整個交通投資的一部分。據2007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的《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0年前,我國將重點構建“五縱”、“五橫”綜合運輸大通道和4條國際運輸通道,建設成42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總投資10萬億元以上。
據此,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楊開忠教授認為,基礎設施除了投資鐵路以外,還應該包括城際軌道交通,“這也是適應當前城市化和大都市圈發展的需要。我國城市人口密度比較高,很多城市都適合建設大運量、高效率的軌道交通。”
目前,中國的城市化速度突飛猛進。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估計,從現在到2025年間,中國城市可能鋪設50億平方米的公路,新建170個軌道交通系統。到2025年,中國城市將建筑500萬座新樓,其中將有多達5萬座摩天大樓。從2008到2025年,僅中國城市消費的增長就等于創建一個新市場,其規模相當于2007年的德國。
“毫無疑問,隨著城市化人口增加,中國消費市場大增,巨大的基礎設施建設會為企業帶來高回報,對擴大消費需求有很大提升。”科技部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元說。
投資民生是首要重點
記者注意到,中央此次出臺的十項措施,按照“民生、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災后重建、減輕企業負擔、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分為六類。細深究,這六類工程其實也都是圍繞“民生”而展開的。
“十大措施中,把‘加大廉租住房建設支持力度,加快棚戶區改造,實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放在了十項措施的第一條,顯示民生的重要性。”科技部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元向《中國經濟周刊》分析,民生是十項措施的最大特色,老百姓將從十項措施中直接受益。
記者還注意到,在直接關系民生的措施中,第八條是“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明確提出要“提高明年糧食最低收購價格,提高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等標準,增加農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體等社保對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農村低保補助,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和優撫對象生活補助標準”。
其實這種直接對農民的補貼,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比如對于農民的農資、糧食等項目進行的國家直補。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袁鋼明年前在甘肅省一位農民家里,就見到了國家發給當地每戶農民的糧食直補“一本通”存折。
“國家把給予農民每畝地20元、30元的糧食直補,都直接打到了那個存折上。那戶農民家里有5口人,一年加起來就補了500多元。農民可以隨時把錢取出來消費。”袁鋼明說,十大措施提出增加農民收入,確實是找準了方向,對擴大內需很有幫助。
“如果國家還能以這樣的方式給每位農民再補100元,1億農民是100億元,10億農民就是1000億。這1000億元人民幣一定能產生巨大的消費拉動效果。”袁鋼明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
資料:
國務院確定的總投資達4萬億的擴內需、促增長十項措施
一是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對廉租住房建設支持力度,加快棚戶區改造,實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
二是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村沼氣、飲水安全工程和農村公路建設力度,完善農村電網,加快南水北調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強大型灌區節水改造。加大扶貧開發力度。
三是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建設一批客運專線、煤運通道項目和西部干線鐵路,完善高速公路網,安排中西部干線機場和支線機場建設,加快城市電網改造。
四是加快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發展。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快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改造,推進中西部地區特殊教育學校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
五是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加快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強重點防護林和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建設,支持重點節能減排工程建設。
六是加快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支持高技術產業化建設和產業技術進步,支持服務業發展。
七是加快地震災區災后重建各項工作。
八是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糧食最低收購價格,提高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等標準,增加農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體等社保對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農村低保補助,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和優撫對象生活補助標準。
九是在全國所有地區、所有行業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鼓勵企業技術改造,減輕企業負擔1200億元。
十是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取消對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限制,合理擴大信貸規模,加大對重點工程、“三農”、中小企業和技術改造、兼并重組的信貸支持,有針對性地培育和鞏固消費信貸增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