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日前舉辦的“CCER中國經濟觀察”報告會上,有關專家表示,第4季度消費增長會顯著放緩,央行4季度可能實施2到3次降息。
會議發布的“朗潤預測”顯示,17家機構預測第4季度GDP的簡單平均和加權平均增速都為9.1%;CPI簡單平均增速為3.9%,加權平均增速為3.7%。
放松價格和產業管制
中金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海洲認為,金融層面的危機高潮已過,年底前將有大量的對沖基金清盤,但實體經濟危機剛剛開始;他同時認為,發達國家中美國還是最有活力的,危機之后美國可能變得更強。
法國巴黎證券亞洲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陳興動也認為,金融機構大規模倒閉的風險可能已經過去,但現在談金融市場、金融體系的穩定還為時尚早。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指出,在過去幾年中,貨物進口價格指數大幅上升,貿易條件惡化增加了外匯儲備大幅損失的可能;但9月份開始貨物進口價格指數大跌,并可能將繼續下跌,國際經濟惡化有望引起我國貿易條件的改善或相對改善。在短期內,國際經濟不景氣的主要效果是抑制總需求和經濟增長速度,但中長期效果對中國有利,貿易條件的相對改善增加了中國的生產能力。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周其仁認為,尚存的價格管制和產業管制影響了經濟調整的靈活性。只靠放松貨幣政策并不可取,因為這至多對防止可能出現的通縮有所作為,但對啟動經濟增長作用不大。
周其仁建議,取消臨時價格干預政策,推進價格改革,讓相對價格在調整中發揮更大作用;繼續行政壟斷部門的市場化改革,降低基礎服務的收費,改善國民收入分配;清理近年加到產業、企業上的行政、法律管制措施。
利率調整應一步到位
宋國青認為,在目前情況下,利率調整應該盡可能一步到位。從目前看,10月份CPI和PPI會繼續大跌,后面兩個月仍然維持跌勢,現在已經發生了通貨緊縮并在持續。在通貨膨脹率迅速變化的過程中,緩慢調整利率可能造成巨大危害。
他認為,國民收入分配國富民窮的情況應該大幅度調整,目前應該減稅。“所得稅有調節收入差距的效果,但增值稅對不同消費群體大體上是中性的,目前應當也可能是削減的重點對象。”
盧鋒認為,次貸危機表現出貨幣政策規則的偏差,包括僅通過CPI等國民收入賬戶流量相關指標來設計和評估貨幣和宏觀政策,對貨幣信貸擴張給存量資產價格帶來的影響重視不夠。他建議,貨幣政策應該關注資產價格,將其納入貨幣政策目標之中。(記者 王光平 張朝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