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類首次太空行走相隔45年,中國的“神舟七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中國人開始以自己的方式在太空中漫步。如此壯舉,全球矚目。
從經濟角度看,神七的升空,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標志性事件。此時,需要對中國經濟的整體基礎與生產力狀況進行重估;需要對中國市場的巨大能量與深厚潛力進行重估;需要對中國特色的經濟發展方式進行重新評價。
首先,“神七”升空,中國人開始以完全自主的方式在太空中漫步。此舉標志著中國已經邁入工業化國家的行列,其工業體系與技術裝備已經基本齊備,中國的經濟社會已經有條件進入新的飛躍階段。
盡管目前的中國,其經濟結構還在調整中,產業結構還在升級中,但是,當中國人用自己的技術、自己的培養方式,獨立自主地把自己的航天員送上太空時,接下來的發展,將是更高的標準、更多的自主創新、更大的社會進步,以及更加注重整體效率的經濟增長。
這一點,可以從20世紀下半葉,凝聚著諸多高科技的航空航天技術有了飛速發展,特別是在航天員踏上太空之后、航空航天技術廣泛運用于老百姓的生活之后,整個人類社會的生產力獲得了巨大解放、人類社會的科技與文化有了長足進步,可以從這樣的歷史記載中,得到最好的證明。
有鑒于這樣的歷史參照,現在,有必要對中國經濟的整體實力與發展基礎進行重估。而這樣的重估,將會對現有的資本市場投資估值體系,產生全面影響。
其次,“神七”升空,中國人用自己的裝備在太空中漫步。此舉不僅意味著中國的技術與產業鏈已經延伸到當今世界的科技高端,同時也標志著中國的市場能量與潛在機會又有了新的拓展,中國不僅有條件在高科技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還將在更廣泛的市場上獲得更多話語權。
據相關研究,在歐美國家,航天領域每投入1元錢,會產生8至14元的帶動效應。例如,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耗資240億美元,其衍生產值則超過了2000億美元。另外,在所有工業類別中,航天工業是產業鏈最長的產業之一。從基礎原材料到日用消費品,幾乎無所不包。也就是說,這是一個有著從國防高科技產品到日用消費品在內的巨大衍生品市場的行業。
現在,與歐美國家相比,中國的航天產業每年平均投入上百億元,其帶動效應雖然還沒有歐美那么大,但也可以產生5至6倍的輻射效果。據有關專家粗略估算,此前,通過“神五”、“神六”帶來的產業價值已經超過1200億元。也就是說,航天產業不只是象牙塔里的事,它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所帶動的產業鏈、釋放的市場能量是巨大的。
由此來看,由中國人的太空漫步帶來的潛在市場機會與市場效應,也需要人們換一種眼光,予以重估。
此外,從制度層面看,中國經濟的發展方式,對“神七”升空有何影響,也值得重估。因為,中國目前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的人均GDP還沒有達到中等國家水平。中國人能夠在太空漫步,此舉不僅意味著中國的綜合國力在最近幾十年有了很大提高,而且也表明,中國人采取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發展方式,自有它獨到之處。
與其他自然發育的市場經濟國家不同,近30年來,中國社會一直在進行著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在此過程中,一方面,由市場經濟帶來的巨大經濟活力,使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另一方面,由于中國特殊的歷史文化,近30年來,仍保持著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傳統。事實證明,在中國社會向工業化、現代化過渡的特殊歷史階段,這種兩條腿走路的方法,對迅速改變貧窮落后面貌,實施科技趕超,還是行之有效的。
中國的實踐表明,只有根據自己的國情,探索獨立自主的經濟發展道路,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當然,走到今天的中國,只有革除陋習,更加自主地改革開放,吸收世界各國的先進文化與技術,不僅在科技上,而且在體制機制上進行新的探索,才能實現新的歷史飛躍。 (亞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