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駐上海記者周裕嫵 劉放) 4月19日,上海4月份車牌拍賣的結(jié)果揭曉:單個車牌的最低中標價為37300元,較上月的31300元上漲了6000元。這意味著,2008年上海車牌的價格經(jīng)歷年初的大跳水之后,又站到了一個與2006年相當?shù)母邇r上。
這個價格結(jié)果讓一些有意在近期買車的人非常失望,各種各樣的說法在上海的各大汽車論壇上炸開了鍋。
網(wǎng)友fq0001說:“心撥涼撥涼的……上牌遙遙無期啊。”網(wǎng)友wowocock說:“身為上海人,悲哀啊……一定要花這冤枉錢嗎?”網(wǎng)友glintxz2則說:“肯定是有人在背后搞鬼抬價的。這破無聊游戲,我不想玩了。上外地牌去。”
3月19日,上海城市交通管理局副局長公開表示說,車牌拍賣政策會慢慢淡化,最后淡出。
上海會不會取消飽受爭議并已經(jīng)實施了14年的車牌拍賣政策?到底什么樣的政策才是最合理、最行之有效的?一時間,圍繞著車牌拍賣政策的種種議論,再次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話題。
“世界上什么金屬最昂貴最具升值潛力?上海車牌。”
“上海人買車,買一輛還得拖一輛,以前拖一輛QQ,后來要拖一輛桑塔納了。”
這是坊間流傳的關于上海車牌拍賣政策的兩句經(jīng)典笑談。雖說是“笑談”,卻與事實相去無幾。
現(xiàn)狀:
上海車牌價格高企不下
上海是全國最早也是至今唯一堅持車牌拍賣政策的城市,從1994年起,上海開始對中心城區(qū)新增私車額度通過投標拍賣的方式進行總量調(diào)控,當時的公開說法是,實行這一調(diào)控是為了“控制新增機動車總量、緩解交通擁堵”,這也就是后來被民間俗稱為“車牌拍賣政策”的起源。
此后的14年間,這一政策經(jīng)歷了從不公開拍賣到公開拍賣,從國產(chǎn)車、進口車分開拍賣到國產(chǎn)車、進口車合并拍賣等種種發(fā)展變化,但基本上形成的模式就是,政府每個月發(fā)放一定數(shù)量的牌照額度,上海的購車者可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根據(jù)自己的預期,通過電話、網(wǎng)絡或者現(xiàn)場報價,價高者得。
在這一模式之下,上海車牌的價格義無反顧地一路飆升。一位上海當?shù)氐睦纤緳C回憶說,他第一次替公司老板去競拍車牌時,價格只有300多元,到下一個月時,車牌價格就漲到了1000多元;而公開數(shù)據(jù)顯示,2000年,上海車牌月均最低中標價為15125元,2003年,這一數(shù)字達到了24267元,到2007年時,全年最低成交價為38500元,月均成交價最低為40473元,其中,以2007年10月、11月和12月為最頂峰,11月的最低成交價為53800元,12月的平均成交價為全年最高,達到56042元。
進入2008年之后,被稱為“世界上最昂貴鐵皮”的上海車牌,價格卻出現(xiàn)了戲劇性的轉(zhuǎn)折:1月12日,新年之后的首次車牌競拍,在車牌拍賣制度作出調(diào)整的情況下,立馬“殺”出了8100元的最低中標價,平均中標價也僅為2.3萬多元,較之2007年全年3.85萬的最低中標價,狂跌了1.5萬多元,較之2007年12月時5.6萬元的平均中標價,更是狂跌了3萬多元。
坊間隨即盛傳,上海將會在今年7月份取消車牌拍賣政策,上海市相關主管部門對傳言堅決予以否認,但3月19日,在上海市政府的一次例行新聞發(fā)布會上,上海城市交通管理局副局長五一卻公開表示說,車牌拍賣政策“會慢慢淡化,最后淡出”。盡管如此,3月29日,上海車牌的價格卻又“止跌回升”,最低中標價為3.13萬元,平均中標價也達到了3.2萬余元。
尷尬:
六成經(jīng)濟型車掛外地牌
與此同時,上海車牌拍賣在現(xiàn)實中衍生出一些新的問題,讓這個政策有點處境尷尬的現(xiàn)實是,不少上海人舍近求遠,選擇異地上牌,這使得上海流失了大量的稅費,有關統(tǒng)計顯示,由于60%以上的經(jīng)濟型轎車掛外地牌照,上海在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的5年間損失約13.6億元稅費。
更“有趣”的是,在這一政策之下,上海“代客上異地牌”的服務產(chǎn)業(yè)蓬勃發(fā)展,黃牛隊伍不斷擴大,已然形成完善的商業(yè)模式,間接也推動了浙江、江蘇、安徽等長三角地區(qū)車牌價格的扶搖直上。
另一方面,在高企的車牌價格下,生產(chǎn)與消費的不和諧也日益凸現(xiàn):根據(jù)上海經(jīng)濟信息中心的統(tǒng)計,2007年全年,上海微型轎車的上牌量僅2358輛,在所有車型中占比1.7%,普及型轎車的上牌量占比為17%。站在上海的馬路上,很難看到一輛掛著上海車牌的經(jīng)濟型轎車。
而且,這項本著“緩解道路擁堵”、“利民”而誕生的政策,從一開始就爭議不斷。
2004年,商務部部長助理黃海曾公開表示說,上海的這一做法違反了從2004年5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希望上海方面能夠按照新的道路安全法規(guī),對這個行為再進行一次認真的研究”。
一位上海市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反駁說,限制私車發(fā)展以防止城市交通惡化的動機當然不錯,但問題是,城市交通和私車發(fā)展一向是個“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問題。如果以犧牲私車發(fā)展為代價而避免城市交通的擁堵,那么,大力發(fā)展城市交通很大程度上也失去了其原有的意義,因噎廢食的辦法顯然失之簡單。更有人明確指出說,上海實行車牌拍賣這么多年,交通狀況不是更通暢反而是更加擁堵,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大量掛著異地車牌的車輛涌入上海,使得車牌拍賣的“壁壘”形同虛設,另一方面也跟寄望于拍牌“壁壘”而在客觀上減緩了城市道路的建設有關。
不過,同濟大學交通工程系主任楊曉光說:“雖然上海的交通還是堵,但是車牌拍賣還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汽車總量的增長。”
上海市的一些政協(xié)委員在調(diào)研后也表示,現(xiàn)階段,公共交通沒有形成網(wǎng)絡體系,也沒有更好的管理辦法出臺,因此,新增機動車額度拍賣可以起到控制新增機動車總量、緩解交通擁堵的作用。
根據(jù)上海市有關部門提供的數(shù)據(jù)顯示,自1994年對新增機動車實行投標拍賣至2007年11月,上海市減少了約125萬輛機動車投放。上海城市交通管理局副局長五一說:“額度拍賣是對城市的機動車總量控制,不是包治百病的藥,但總的來說是有效的。”他舉例稱,在國內(nèi)某個城市,2007年一年投放的車輛超過46萬輛,而上海2007年一年不足9萬輛。
楊曉光認為,對于車牌拍賣制度最大的爭議是在于其治標沒治本,“就像是洪水來了,你在其他準備還不充分的情況下,首要的事情是筑堤將洪水攔下來,不過這只是治標,加緊修泄洪區(qū)、采取綜合治理措施才是治本。而且當初拍賣后所得的經(jīng)費使用情況也是關注的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