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四海稱,擁有鉀肥進口權的十家國內廠商與加拿大、俄羅斯的鉀肥生產商雖然進行統一談判,但主談的企業是中化和中農,而且到今天為止,進口鉀肥仍然全部都被中化和中農把持,剩余8家企業只能從中化和中農手中再購買,造成了巨額的壟斷利潤。
全國政協常委武四海:“漲價的趨勢是正常的,但是漲價的幅度是不是應該那么多,這就值得打問號了?!?br/>
武四海,十屆全國政協常委,世界肥料協會前任主席,作為從事化肥業多年的一位政協委員,在今年的兩會上,他的發言就是《突破鉀資源壟斷,保護農民利益》。
武四海:“一個是對國外資源的壟斷,同時對國內銷售整體上的壟斷,包括價位,他拿著資源了,他能左右價位,造成了巨額的壟斷利潤,給這些利益集團?!?br/>
武四海所指的壟斷集團,就是赫赫有名的中化集團和中國農資集團,這兩家國字頭的大公司究竟怎么壟斷?跟化肥漲價真的有關系嗎?
記者了解到,在我國,氮肥、磷肥基本上已經是自給自足,但是鉀肥的原料——鉀鹽礦,在我國分布非常少,因此鉀肥有70%都要依賴進口,而擁有進口鉀肥許可證的企業,在1998年之前,只有中化一家,98年之后,增加了另外一家企業——中國農資集團,三年前,擁有鉀肥進口權的名單終于增加到了10家。
記者:“現在到底是不是壟斷?因為我們看到,可能除了中化、中農之外,還有八家公司也有這種進口權?”
武四海:“你可以問這八家,他們在聯合談判中,拿到了一噸沒有?”
武四海說的聯合談判,是為了應對國際鉀肥生產廠商的漲價,擁有鉀肥進口權的十家國內廠商與加拿大、俄羅斯的鉀肥生產商進行的統一談判,但主談的企業是中化和中農,談判的最終價格也始終是一個迷,而且到今天為止,進口鉀肥仍然全部都被中化和中農把持,剩余8家企業只能從中化和中農手中再購買。
武四海:“所有的聯合談判,談判的內容不公布,為什么簽的合同是保密的?對吧?為什么必須經過他們的渠道才能進入中國,進入以后,才能賣給這八家?為什么?”
雖然具體價格無從知曉,但是根據國外專業機構的數據,武四海卻給記者推算了一筆驚人的賺錢賬:
武四海:“低的價位進入,到現在一路高升,它如果按4000,現在漲到4000了,現在庫存量500萬噸,全國賣出去的話,按這個價位,現在幾乎不是每天的話,每幾天還要漲,100億,誰來買單?”
根據英國權威雜志《化肥周報》的報道,國際鉀肥出口到中國港口的到岸價是1800元-1900元一噸,按照有關規定,化肥進口各種費用約合每噸180元左右,而目前國內鉀肥進口企業向國內化肥銷售商的批發價接近4000元/噸,也就意味著每噸差價接近2000元,而庫存的鉀肥500萬噸來計算,利潤將近100億元。
武四海:“就輕而易舉地,把一百億的,八九十億,一百億的,就加在農民的肩膀上?!?br/>
一百億是什么概念呢?記者看到,經國務院批準,今年中央財政將新增206億元農資綜合直補資金,以緩解農資價格變動對農民種糧的影響。
武四海:“單單鉀肥,就吃掉了百分之五六十?!?br/>
武四海告訴記者,其實07年的鉀肥對外聯合談判非常成功,國外企業漲價只有5美金,但是到了國內,鉀肥價格卻在節節攀升,這不由得讓他質疑明明是聯合談判,為什么中化和中農可以不向聯合談判的伙伴公開合同的價格呢?中化和中農的行為是不是真的在代表國家利益?
武四海:“中化集團下面一個中化化肥,中化化肥已經在香港上市了,而且還有國外一些公司的股東。”
記者了解到,擁有化肥進口權的中化化肥,實際上已經成為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2006年2月,公告顯示國際鉀肥談判聯盟的領頭羊——加拿大PCS公司持有該公司20%的股份,PCS的化肥銷售高級副總裁目前是中化化肥控股的非執行董事,也就是說,一直在和我國談判的對手,居然就是我國最大的鉀肥進口公司的大股東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