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之道
在能源價格大漲的背景下,各大電力公司在西南各大江河的干流上開工建設大量的水電站,其總裝機容量相當于八個三峽工程,這種大躍進式的開發方式不僅嚴重破壞當地生態,還將導致一系列隱患
在中國西南地區,一個宏偉的計劃正在醞釀實施中:等同于約八個三峽工程的水電裝機容量的水電站群即將在長江上游涌現。
中國西南地區,包括川渝、云南、貴州和西藏,是水能蘊藏量最為富足的地區,占到全國水能的70%。96年前,中國的第一座840千瓦的水電站——云南昆明石龍壩水電站就在這個區域建成投產,當年沒有人意識到中國能在自己的版圖上創造出今天的奇跡。
這種奇跡還在繼續。截至2006年年底,我國水電裝機容量已達約1.29億千瓦,這一數據仍然在增長——2010年全國水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9億千瓦,2020年將達到3億千瓦。在世界能源價格不斷攀升的態勢下,習慣了使用石油、煤炭的國家開始談論水電等可再生能源。
相比于2003年引起全國關注的“跑馬圈水”運動,南方周末記者調查發現,現在的西南水電開發布局已經基本完成。西南各大江河的干流、支流上的水電站或者投產或正在建設之中,而國電、華能、華電、大唐和三峽公司等各大電力集團、民營資本以及地方政府成為了這里水電開發的主力軍。
水電專家劉樹坤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現在長江上游的干流、支流水電開發,各大水電公司采取的方法就是利用水流落差、水能分布,在全流域實行“梯級開發”開發模式,“這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能資源”。在投資上,采用“滾動開發”的模式,一般都是一條江劃分給某個電力公司,規劃完畢后,實行滾動開發。
這種發揮最大發電功能的水電站興建,導致河流的干流、支流的上、中、下游之間不時因為水資源發生矛盾。記者了解到,四川某地就是因為市里和省里對一條江河的開發意見不一,導致該市的飲用水都存在潛在危機。
日前,南方周末記者從成都出發,從東至西沿途考察了長江上游的水電開發。在這片充滿奇異色彩的西南版圖上,記者發現,岷江、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等江河干支流上都有大批水電站在建設之中。很多江河的支流被水電站截斷成一個個干枯的河流。以青衣江為例,已經完全被電站截流,河道全部是碎石灘。
據南方周末記者統計,現在這些河流的干流上在建和規劃的水電站裝機容量近1.4億千瓦,接近八個三峽工程的裝機規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