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報請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3月17日正式同意廣西與武鋼、廣東與寶鋼分別開展廣西防城港鋼鐵基地、廣東湛江鋼鐵基地項目的前期工作。
這意味著曾經角力多年的兩大千萬噸級臨海鋼鐵基地終將修成正果,而由此引發的重組浪潮無疑將成為未來幾年我國鋼鐵行業的一大看點。
兩大基地花落兩家
2005年出臺的《鋼鐵產業發展政策》提出,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大型企業集團進行跨地區的聯合重組,到2010年形成兩個3000萬噸級、若干個千萬噸級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特大型企業集團。但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一家鋼廠具備如此實力。
經濟發達的廣東地區是我國鋼材主要消費區,但長期以來供需缺口每年達3000多萬噸,鋼材需要從外地包括廣西調運。廣東、廣西具備天然良港條件,進口鐵礦石成本低廉。因此,《政策》表示,東南沿海地區應充分利用深水良港條件,結合產業重組和城市鋼廠的搬遷,建設大型鋼鐵聯合企業。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武鋼集團和寶鋼集團展開了爭奪臨海精品鋼鐵基地項目的角力。
2005年底,武鋼集團與柳鋼集團合并重組,共同申報防城港千萬噸鋼鐵項目。2006年7月,寶鋼集團與廣東省政府簽署協議,擬聯合韶鋼集團、廣鋼集團申報湛江港千萬噸精品鋼鐵基地項目。如果兩大項目均獲批準,武鋼集團和寶鋼集團將有望在2010年達到3000萬噸的規模,與鞍本集團、首鋼-唐鋼一起繼續領軍中國鋼鐵業。
本報去年3月6日曾報道,湛江和防城港兩大臨海鋼鐵基地項目最終可能均可獲批,但由于有關部門疑慮重重,兩項目獲準開工的時間最早或許也在一年之后。不出所料,國家發改委的一紙批文讓雙雄爭霸演變為皆大歡喜的局面。
武鋼集團黨委宣傳部主任白方介紹,防城港項目是武鋼中西南戰略的重要支點,可以化解武鋼本部巨大的成本壓力。
淘汰落后重組有別
實際上,兩大項目還沒有拿到正式的“準生證”。國家發改委要求,這兩個項目在落實淘汰落后產能、確定重組方式和投資主體之后,還需按規定程序報批。
為控制鋼鐵行業新增產能投放,兩大基地項目仍將采取“新建項目置換落后產能”的方式,淘汰落后先行。而在項目涉及鋼廠的淘汰方式上,則大有差別。
國家發改委要求,廣西和武鋼要淘汰落后煉鐵能力541萬噸、煉鋼能力910萬噸;廣東省要結合湛江鋼鐵的項目建設淘汰省內落后煉鋼能力1000萬噸。其中,廣鋼淘汰全部煉鐵、煉鋼和軋鋼生產能力;韶鋼進行技術改造,淘汰落后高爐和小轉爐,實施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升級。
按照國家發改委公布的信息,廣西應予關停和淘汰落后的鋼鐵產能包括高爐產能361.4萬噸、轉爐產能100萬噸和電爐產能469.9萬噸;廣東應予關停和淘汰落后的煉鋼產能共計1000萬噸,均可滿足兩項目獲批要求。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批準兩項目開展前期工作旨在促進跨地區鋼鐵企業聯合重組,實施城市鋼廠環保搬遷,帶動北部灣經濟區和粵東經濟發展,提高我國鋼鐵企業的競爭力,“這是促進寶鋼與韶鋼、廣鋼,武鋼與柳鋼聯合重組的重要推動力。”
在重組方式上,武鋼與柳鋼要實施“聯合重組”,通過防城港鋼鐵項目的建設,實現兩者的實質性重組;寶鋼則是“兼并重組”韶鋼和廣鋼,這兩個企業全部進入寶鋼集團,由寶鋼控股成立一家新公司,總部注冊在廣州。
據柳鋼股份(601003)有關人士介紹,按照此前簽訂的協議,武鋼集團將與廣西國資委共同設立武鋼柳鋼(集團)聯合有限責任公司,以運作防城港項目。武鋼以現金出資持有該公司51%的股權,廣西國資委以柳鋼集團全部資產出資持有49%的股權。該項目首期年產鋼材1000萬噸,預留發展空間3000萬噸。首期工程總投資625億元,2010年建成后預計年銷售收入達340多億元。
國金證券鋼鐵行業分析師周濤表示,湛江項目也是首期年產鋼材1000萬噸,預留發展空間3000萬噸。他預計,寶鋼集團對韶鋼集團、廣鋼集團的重組將參照寶鋼-八鋼的注資控股模式。
上市鋼企面臨整合
可以預見,兩項目正式運作之后,武鋼集團對柳鋼集團、寶鋼集團對韶鋼集團、廣鋼集團的聯合重組將拉開帷幕。而從長遠來看,五家公司旗下的上市公司也存在整合的可能。
重組之后,武鋼集團將控股武鋼股份(600005)和柳鋼股份2家上市公司,寶鋼集團將控股寶鋼股份(600019)、韶鋼松山(000717)、廣鋼股份(600894)和八一鋼鐵(600581)4家上市公司,如此就可能存在同業競爭的問題。
針對投資者對其同業競爭問題的質疑,寶鋼股份此前曾表示,從產品結構上來看,寶鋼股份以板管為主,而八一鋼鐵目前主要以長材為主,且其板材生產線剛投產試運行;而從區域市場來說,八鋼地處新疆,其區域市場的特點十分明顯,與寶鋼相距甚遠,終端客戶幾無重疊。
但是,隨著證券市場的規范化,根據上市公司整合資源的需要,長遠來看,武鋼旗下2家上市公司、寶鋼旗下4家上市公司的整合將是大勢所趨。特別是廣鋼股份,由于國家發改委要求廣鋼淘汰全部煉鐵、煉鋼和軋鋼生產能力,這意味著它可能成為一個空殼,賦予市場很大的想象空間。
從整合方式來看,賣殼、資產注入、吸收合并、主業轉型均是可行的方案。不過,由于涉及面廣、操作復雜,整合將不會一蹴而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