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不在一個層面
面對中國出口的趕超,德國媒體的失落流露在字里行間。“設在威斯巴登的聯邦統計局可能不會再在歡樂氣氛中公布其2008年的德國外貿統計數字了。”《經濟周刊》說。
而最讓德國人擔心的是,中國出口產品不再僅僅是低技術產品和廉價商品。德國媒體注意到,在高價值產品方面,中國也占據了強勢地位:2007年中國企業出口的電器和電子產品世界第一,同時中國在2006年就已經超過傳統的機械出口國英國和法國,成為世界第五大機械出口國。
“可是必須看到,在技術水平和質量水平上,德國和中國之間有著巨大的差別。中國的出口是在另一個水平上的。”曾擔任德國駐上海和北京經濟代表處主任的克勞斯·格林指出。
經過對過去30年世界貿易數據的分析,美國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彼得·施德得出結論:中國和西方國家同類產品間存在的經濟學差異一直在擴大。這種差異主要體現在價格上,即中國產品價格要便宜很多。價格差異擴大意味著:產品的品牌、質量和附加值差距都在加大,而中國迅速增長的貿易數據卻不能直接體現這種差距。
德國順差少摩擦
宋泓認為,由于德國以出口高端產品為主,質優價高,具有自己的品牌和技術,因此“別人很難替代,遭遇貿易摩擦的可能性也就較低”。
據統計,2007年德國外貿順差達1987億歐元(約合289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5%。這比中國同期2622億美元的順差額高。同為居于順差地位的出口大國,中國近年頻遭貿易摩擦,而德國則很少有類似困難。去年德國對歐盟內國家出口占總出口額的65%以上,區域內出口也大大降低了貿易摩擦系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