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昨日公布的《水泥工業產業發展政策》和《水泥工業發展專項規劃》提出,要通過行業準入門檻標準、土地和銀行信貸這三大“閘門”防止盲目投資和低水平擴張。業內專家則表示,國內銀行應適度放開發展新型干法水泥的投資,以利產業政策目標實現。
嚴控三大閘門
《專項規劃》提出我國水泥工業的發展目標是,到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比例達到70%,新型干法水泥技術裝備、能耗、環保和資源利用效率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到2020年,產業集中度達到較高水平,水泥工業基本實現現代化,并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能力;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控制在7億噸左右;企業數量由目前5000家減少到2000家左右,生產規模3000萬噸以上的達到10家,500萬噸以上的達到40家。
數據顯示,我國水泥產量從1978年的6524萬噸增加到2005年的10.6億噸,從1985年起我國水泥產量已連續21年居世界第一位,目前占世界總產量的48%左右。據測算,在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內,我國水泥消費將繼續保持在較高的水平,預計2010年水泥年需求量將達到12億噸,2020年將維持在13億噸左右。
但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國水泥工業的結構性矛盾仍比較突出,主要表現為企業規模小、產品檔次偏低、落后生產能力仍占相當比重、能耗大、資源消耗高、環境污染嚴重等。這些問題的產生,既有長期低水平發展積累的原因,也有近兩年在市場需求拉動下,一些企業不顧產業政策,低水平盲目擴張所帶來的后果。
為此,《產業政策》不僅提出了行業準入門檻標準,也通過嚴把土地和銀行信貸兩個閘門來規范投資秩序,把管理的關口前移,有效防止盲目投資和低水平擴張。
《產業政策》要求新建水泥生產線必須有可開采30年以上的資源保證,新建設水泥粉磨站規模至少為年產60萬噸。除一些受市場容量和運輸條件限制的特殊地區,限制新建設日產2000噸以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不得新建設立窯及其他落后工藝的水泥生產線,嚴禁將已淘汰的落后設備轉向其他企業。
《產業政策》提出,總投資(包括增資)1億美元及以上水泥建設項目由國家發改委核準;國外產業資本、金融資本對國內水泥上市公司的股權收購,超過1億美元(或等值人民幣)以上的并購協議,須經國家投資主管部門批準后方可生效。證券監管部門應支持大型水泥企業集團,按有關程序上市募集資金;對不符合產業政策和發展規劃及市場準入條件的企業,證券部門不批準上市或擴股融資。
同時,要切實加強項目管理,嚴格控制不具備發展條件的企業盲目擴大生產能力,防止不顧環境影響的低水平重復建設新建水泥項目。要求企業自有資金比例不得少于35%。將重點支持在有資源的地區建設日產4000噸及以上規模新型干法水泥項目,建設大型熟料基地,在靠近市場的地區建設大型水泥粉磨站。
“集中度”和“比例”是難點
中國水泥協會常務副會長曾學敏日前表示,“十一五”期間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目標的難點在于產業集中度和新型干法比例的提高。
她認為,“十一五”期間,將水泥企業戶數減少到3500家是有難度的。目前粉磨站建設比生產線要多,每年新增戶數大部分為粉磨站,使目標很難實現,應當考核熟料生產線的戶數。
而前50家集中度達到50%也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因為“寧作雞頭,不作鳳尾”的企業文化阻礙著企業重組聯合。
曾學敏認為,作為產業政策最重要的目標,新型干法比例達70%存在著一定的阻力,主要是銀行惜貸阻礙了行業的發展。她表示,目前不是資本短缺,無論國內還是國外資本都是過剩的。國內不放貸,企業必然要尋找國際資本。不管是國際上的實業資本還是金融資本,從發展趨勢均看好中國的水泥工業。
曾學敏呼吁,國內銀行應適度放開發展新型干法水泥的投資,支持民族水泥工業的發展,以順利完成70%的既定目標。(記者 費楊生 高建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