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月初舉行的2006年不銹鋼行業年會上,太鋼集團董事長、中國特鋼協會不銹鋼分會第二屆理事會會長陳川平在工作報告中表示,由于中國是一個缺鎳少鉻的國家,原料對不銹鋼發展的制約問題十分突出,不銹鋼行業不僅要在鎳的供應方面做好戰略準備(如參與海外投資鎳礦等),還要在產品結構上謀求轉型,合理使用資源。
成本與產能壓力并存
目前,我國已基本完成的不銹鋼項目產能預計可達到1000萬噸以上,2006年預計中國不銹鋼產量將達到450萬噸,成為世界第一大不銹鋼生產國。
陳川平表示,在國際市場上,鎳的價格是隨著需求的波動發生變化的。最近幾年,國際市場鎳價的漲幅出現了驚人的速度,2003年是8000美元/噸左右,現在(2006年7月)漲到27000美元/噸,上漲了兩倍還多,鎳價的上漲給不銹鋼企業帶來巨大的成本壓力。
據了解,“九五”期間和“十五”初期,我國投資建設的不銹鋼產能已經逐步實現,正在建設的項目也將具備產能。陳川平表示,中國不銹鋼還需要大量進口來滿足需求,但是實際上國內已經具備自給的生產能力。為了避免投資上的失誤,早在2002年,不銹鋼分會就提出了審慎和理性投資不銹鋼的觀點;2005年,分會的5位專家又聯名向國家有關部門遞交了控制審批不銹鋼新建項目的建議。
有專業人士指出,如不控制不銹鋼產能的增長,未來兩年行業結構過剩的危害會越來越大。
鉻錳鋼替代“名不副實”
目前,國內有一種觀點就是用磁性判斷不銹鋼,在這個觀念的引導下,一種鎳鉻含量都很低,用錳代替鎳的無磁的、抗腐蝕性能很差的鉻錳鋼(所謂200系列)在市場上出現了,之后又迅速擴展(市場占有率從開始的5%一直發展到20 %,現在有所下降)。陳川平認為,這類產品極大地傷害了廣大消費者的利益,破壞了不銹鋼的聲譽。
針對所謂“200”系列不銹鋼等產品帶來的問題,不銹鋼分會已提出以行業標準控制不銹鋼生產的建議,并與國家相關部門共同研究控制市場上假冒偽劣產品的相關措施。
有業界人士表示,應該說鎳的高價位為“200系”充斥市場提供了條件,造成鎳基不銹鋼生產處于虧損狀態,現在要大力推廣低鎳不銹鋼的使用,但決不能讓“200系”充斥市場。
那么不銹鋼行業的轉型之路是什么呢?陳川平表示,既能節約鎳,又能滿足用戶需求,推廣和擴大使用鐵素體不銹鋼是中國發展不銹鋼的最佳選擇。因為鐵素體鋼性能好、價格低,而且不含鎳,隨著技術的改進和完善,其品質已得到很大提高;而且目前國際市場上鐵素體不銹鋼使用比例已占30%至40%,而國內只有20%。因此不銹鋼行業下一步應積極擴大鐵素體鋼的生產和需求,努力提高國內鐵素體鋼的使用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