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省產權交易所獲悉,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和南京中科地理湖泊環境工程研究中心,擬通過江蘇省產權交易所(以下簡稱“交易所”)公開轉讓其共同持有的南京中科水治理公司(以下簡稱“中科水治理”)50%的股權。社會資本對于環保產業頗有興致,躍躍欲試這個水治理項目。但專家卻表示,投資水治理不確定因素較多,實驗室成果在現實利用效果中,差距還很遠。
水環保治理項目引來社會資本
此次,將以100多萬元參考價轉讓國有股權,同時引入社會資本的中科水治理公司于1997年成立,該公司曾參與無錫水源地水生植被恢復與生態系統、云南滇池水環境治理等項目。
“投資一個產業可以選擇直接投資,或控(參)股現有的項目公司,達到投資該產業的目的。就這個項目而言,一旦某民營(社會)資本買下50%股權,相當于投資了水治理環保產業。”華泰證券分析人士表示。中科水治理公司現在管理層也明確表示,有意參與股權收購。
中科水治理公司的馬經理向記者介紹,在南京,投資做水治理環保項目的企業約有10家,除了民營性質的水治理公司外,河海大學、南師大等高等院校也都借助研究所實力,成立相關水治理環保公司。
據透露,這個行業利潤高于建筑行業平均利潤,一個項目平均能達到20%左右的收益率。
好技術走出實驗室水土難服?
國家每年投資環境保護有數千億元,環保也隨之成為新興行業,這個行業是否能淘到金?
對此,中科水治理公司的馬總經理向記者表示,環保雖是一個時髦的朝陽產業,但真正參與這個行業,賺錢也并不容易。“很多在實驗室研制出的成果,卻很難在現實環境中完美使用。”
馬總經理說,幾年前,他們在玄武湖小片湖區,做了防治湖水營養化引起的藍藻滋生。根據當時實驗室成果,投放了環湖水草。在實驗室中,水草能把湖水中的磷、氮等物質吸入植物體內,減少營養化,起初起到了效果,但由于源頭排放控制不徹底,導致最終努力失敗。“近期,我們在太湖梅梁灣地區生態恢復項目中也遇到類似的問題。在實驗室中沒有考慮到風浪水流因素,實驗室中的實驗很完美,但在現實中只遇到了一些風浪,90%的沉水植物沒幾天就浮出了水面,失去了湖水自凈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