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發布的我國2005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GDP能耗公報顯示,2005年寧夏能耗全國最高,北京和廣東最低。據悉,十一五規劃,我國提出要將GDP能耗降低15%,基數正是2005年全國單位GDP能耗情況。公報顯示,2005年全國單位GDP能耗1.22,單位GDP電耗1.22,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為2.59。其中全國能耗最高的是寧夏,而北京的前兩項指標值為全國最低,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最低的是廣東省。
對此,國家統計局人士指明,一些地區單位GDP能耗較高,主要是由于工業結構中高耗能產業比重較大、耗能裝備技術水平較低等造成的。中國今年實現4%的降能指標有一定難度在經濟增長尚未完全擺脫高能耗拉動依賴時,專家指出,中國必須加大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力度,才能實現2006年單位GDP能耗降低4%的目標。中國政府在“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提出2010年單位GDP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的硬指標。分解到五年,意味著“十一五”期間年單位GDP能耗平均下降4.4%。作為“十一五”的開局之年,今年至少要下降4%。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說,從前半年的形勢看,如果沒有創新性的重大政策調整,實現4%的降能指標有一定難度。中國經濟大省山東日前公布的數字顯示,2005年山東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增長2.87%。與上年相比,全年多消耗近500萬噸標準煤,能源消費占全國十分之一。如何在新的五年中扭轉能耗增加的形勢,在節能降耗和經濟發展中取得平衡,山東并不是唯一在為該難題尋解的地區。今年以來,中國能源消費仍然保持高速增長。據統計,1至4月,中國煤炭消耗同比增長13.8%,焦炭增長11%,電力增長12.5%。全國原油產量6055萬噸,同比增長1.9%,而原油進口達到4915萬噸,同比增長17.3%。周大地指出,中國能源發展正面臨雙重壓力。一方面,“十五”期間經濟高速增長的慣性仍發揮作用,今年前幾個月冶金、化工、建材繼續高位增長,投資壓力依然存在,地區發展仍偏重經濟增長,推動了能源需求的進一步提高。而另一方面,能耗下降的約束性指標要求中國能源發展的道路必須轉向。瑞士信貸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員陶冬認為,中國能源問題的解決必須從宏觀經濟層面做文章。從調整產業結構入手,推動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據介紹,目前僅鋼鐵、化工、建材、煉油和煉焦、發電和供熱五個高耗能行業能耗就占全國能源消費一半以上。“必須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周大地說,單位GDP能耗下降既是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標志,也是實現這一轉變的結果。
專家認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首先要從價格這一市場最敏感的信號系統做起。2005年10月中國政府召開資源價格改革研討會確定,加快資源價格改革步伐,切實建立反映市場供求、資源稀缺程度以及污染損失成本的價格形成機制。此后,成品油、煤炭和電力價格調整相繼起步。陶冬認為,盡管已對資源價格進行了一定調整,但國內能源價格仍普遍低于世界水平,在扭曲的價格信號下,耗能產業的擴張難以在短期內得到抑制。他強調,重要的是進一步推動市場化改革,建立市場決定價格的體系,使價格信號真正在節能降耗中發揮作用。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鮑云樵說,中國把GDP能耗下降列為“十一五”規劃的硬指標,是將之作為“非實現不可”的目標對待的。據了解,目前各個地區已把降能指標分解下去。山東省在“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今年萬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5%,并將降低能耗作為未來五年考核地方重點用能企業的主要指標。山東、浙江、上海、江蘇、河北、甘肅等省市已出臺文件,將節能降耗納入官員考核體系。周大地表示,雖然有難度,但今年實現4%的降耗指標并非不可能。而重大政策調整一旦啟動,五年內20%的指標完全能夠實現。“重要的是從現在做起,在價格、財稅、市場改革、政府管理、宣傳教育等各方面全面推動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