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不少人都感覺物價漲了不少。往年兩元多一斤的蘋果,現在要三四元,市場上常見的蔬菜也身價日高。近期連續上調的成品油價格,更是給消費者的“傷口”里撒了一把鹽。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何背道而馳。
人們普遍感覺物價節節攀升,但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卻持續在低位徘徊,不少人對CPI的準確性提出質疑。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究竟是CPI不客觀,還是其他一些原因造成的呢?
·奇妙復雜的心理因素:據專家分析,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習慣側重于關注市場上漲價的商品,而對平價或降價商品的反應則十分微弱或視而不見。這種心態很容易產生用部分商品的漲幅以偏概全地代替市場價格總水平上漲幅度的錯覺。
·房價不列入CPI:近幾年,我國商品房價格持續大幅上漲,但一般居民并不知道商品房價格是不被列入CPI之中的。這也使得飽受商品住宅價格上漲煎熬的普通城市居民對CPI的感覺不一樣。
·CPI不是“筐”:近來原油價格漲了,銅礦石價格漲了,股票價格也漲了。雖然這些價格變動或遲或早會以某種方式對CPI的運行施加影響,但它們的價格變動均不直接計入CPI。詳細>>>
交通費直線上升
在北京的街頭,1.60元/公里的出租車已經消失了。6月2日,北京市出租車計價器調整為2元租價的工作宣告結束。
5月24日,成品油價格再次上調,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價格分別每噸提高500元,北京93號汽油每升從4.65元漲至5.09元,上漲幅度為歷次最高。和去年此時3.79元/升的油價相比,一年間油價上漲幅度超過30%。
讓那些5月23日晚上在各加油站排長隊等待加油的司機和車主們擔心的是,很多專家預測,今年年底前國內成品油價格可能還會上調一至兩次。
此次調高油價前,國內柴油價格與國際市場相比,每噸低2000元左右,汽油價格每噸比國際市場低1000多元。汽柴油價格每噸均上調500元后,仍與國際市場價格倒掛。
“再這樣下去,干脆別開車了,沒事把車拉出來曬曬太陽得了!”郝先生無奈地對記者調侃。他去年春天買的車,那時候算下來一年大概花五千塊錢油錢。誰曾想開了一年車,油價漲了五次,停車費也貴了,“一年得多花兩千塊錢!”
北京的出租車已經調價,去年恢復征收的航空燃油附加費也面臨上漲壓力,而機票價格的上漲勢必帶動旅行等一系列費用的提高。
剛剛調價的出租車司機楊師傅并沒有因為每公里多掙了4毛錢而高興,因為活兒很可能少了,公司還取消了每個月600塊錢的油價補貼。“掙錢不容易,東西還那么貴,蘋果一斤四五塊錢,我記得去年這時候也就賣2塊多,我現在都改吃西紅柿了,孩子想吃才買點。”
食品跟風漲價
這話最讓賣水果的商販發愁。5月26日上午10點,山東人老李在北京岳各莊批發市場上自己的攤位前犯愁,眼前是大堆大堆的櫻桃。“又沒賣完,明天就得賠本賣。”他每隔四五天開車去山東拉水果到北京,運費兩千塊錢,比半年前多了五六百,“養路費,油錢,哪個不漲價?門口的面條,原來兩塊五一碗,現在也三塊錢了。”他喃喃自語。
生意不好做了,是記者在這個批發市場上聽到最多的話。“原來一天流水萬八千塊錢,現在也就五六千!”已經在這里賣了五六年羊肉的宋師傅告訴記者,因為羊肉漲價,買的人比以前少了。他從內蒙古進的羊肉,批發價每斤比兩三個月前上漲了一塊錢。“油價是一方面,主要還是因為貨少了。”宋師傅解釋說。
在調料攤上,漲得最明顯的莫過于糖了。春節前100斤一百八九十塊錢的白砂糖,現在批發價已經兩百七八十。
剛剛賣完菜的一位老先生告訴記者,他們家老兩口,原來每個月吃飯一個人三百塊錢,現在多了五六十。
裝修多花不少錢
正在裝修新居的人們則深受原材料漲價之苦。去年大量低于1000元的特價空調不見了,1200元的1匹空調價位升至1500元至1800元。
全球權威市場研究公司GFK對全國65個城市空調零售市場的監測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國空調零售總量同比增長5.6%。受原材料上漲影響,全國空調總體平均單價由去年同期2699元漲至2823元,上漲124元,漲幅4.6%。格力、美的空調的價格上升了5%—10%。
“不止如此,安裝空調用的銅管,每米也漲到了十幾塊錢。”正在裝修房子的安先生告訴記者, 因為工作忙,他驗房之后半年才開始裝修,沒想到光是五金材料就比鄰居多花了兩千塊錢。鋁合金門窗、電線、門鎖、門把手、潔具等,漲幅都在10%—50%之間。(記者 尚曉陽報道)
|